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8篇 |
理论方法论 | 1篇 |
综合类 | 13篇 |
社会学 | 4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成熟市场,经常发生公司在IPO成功上市后业绩“变脸”的现象,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认证/监督理论认为,私募股权投资的进入能够显著提升被投资公司的治理水平,抑制控股股东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提升被投资公司绩效。而逐名假设认为,为快速收回资本、建立声誉,私募股权投资会推动不成熟的公司急于上市,造成被投资公司在IPO上市后业绩下滑。因此,探索私募股权投资究竟对上市公司IPO当年业绩造成何种影响以及如何抑制私募股权投资的投机行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基于认证/监督和逐名假说两种竞争性理论,手工收集2008年至2015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信息和财务数据,实证检验私募股权投资对上市公司IPO当年业绩的影响,探讨是否由于私募股权投资进行盈余管理导致被投资公司IPO后业绩下滑,分析《暂行办法》和产权性质对私募股权投资投机行为的抑制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私募股权投资降低公司IPO当年的业绩;私募股权投资通过应计盈余管理降低公司业绩,应计盈余管理是私募股权投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中介变量,但真实盈余管理不是中介变量;在《暂行办法》实施前,私募股权投资降低公司业绩,但在实施后其影响消失,表明该政策变更能抑制私募股权投资的投机行为;被投资公司为国有性质时能抑制私募股权投资的投机行为,缓解公司IPO后业绩下降。
研究结论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存在导致公司IPO当年业绩降低的逐名投机行为,丰富了私募股权投资与公司业绩影响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对私募股权投资及其行为的理解,对抑制私募股权投资的投机行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