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玉洁  于东民 《中华魂》2012,(16):26-28
赵一曼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爱国女诗人和优秀共产党员。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烧、杀、淫、掠,十恶不赦。作为中共珠河县道北区委书记和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委,赵一曼率领当地军民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她不幸受伤被俘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灭绝人性的摧残,她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痛斥敌寇,  相似文献   
42.
在当前国家之间出现贸易猜忌倾向之际,研究国际贸易隐含碳对中国碳排放责任界定和气候政策制定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鉴于此,采用最新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构建国际投入产出模型来探讨中美日韩贸易隐含碳的流动特征,进而通过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中美日韩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对美国、日本、韩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分别约占历年中国出口...  相似文献   
43.
跨国公司在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投资活动。我国是吸引外国企业投资最多的,也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外国企业直接投资的东道国。跨国公司在华的直接投资不仅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让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跨国企业的投资动机也逐渐从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相似文献   
44.
45.
46.
中国亟需在居民侧形成有效的市场化分时电价信号,以引导用户削峰填谷、促进新能源消纳,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经济运行提供支撑。基于此,利用居民用户智能电表电力消费数据并匹配大规模调查问卷数据,结合机器学习方法与经济学供需理论,构建异质性居民用户的电力需求曲线,提出一种考虑家庭个体异质性和用能行为时间异质性的量化方法,探究削峰、填谷等不同组合目标下的最优分时电价机制。仿真结果表明,居民需求侧响应有较大潜力,科学划分峰谷时段和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可以有效缓解电力供需不匹配问题。夏季极端高温天气下,进一步加大尖峰时段和高峰时段间的电价差,可以有效缓解尖峰负荷压力。此外,建议在制定分时电价机制时,应关注居民家庭间和时段间的行为异质性以及自身电力供给结构。  相似文献   
47.
张玉洁 《社区》2015,(10):25-25
“人人都想上电视,人人又怕上电视”。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在县电视台设立了“作风建设曝光台”,把话筒交给居民群众,把镜头对准干部。借舆论监督之力纠正“四风”。一年来,瓜州县机关、干部作风明显改进,这也是“作风建设进社区”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8.
顾客消费意识及个性化诉求的增强使传统企业面临巨大压力。因而从传统的产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的转型是势在必行的,在顾客价值创造上,传统企业应该由以本企业为核心转向与顾客进行价值共创。本文分析了服务主导逻辑的内容,并从服务主导逻辑的视角分析传统企业应采取的改进措施,以期使它们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9.
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的司法应用,在有效地解决“案多人少”“同案不同判”等难题的同时,也在技术化路径上推动了量刑规范化改革的进程。但从司法实践来看,人工智能辅助量刑面临着司法裁判的暗箱决策风险、算法歧视风险以及量刑结果的可解释性风险。这无疑对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的司法适用提出了挑战。为了进一步规范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的司法适用,推进“智慧法院”深入改革,应当在现行法治体系的基础之上,充分尊重人工智能的技术特征,采取“概括式+肯定式和否定式列举”结合的模式来设定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的合理使用范围;建立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的问责制度,将责任机制与行业准入制度相挂钩;建立法官提示制度、量刑方式选择制度、被告人技术异议回应与抗辩制度等被告人数字权利保护制度,进而实现司法智能化与被告人权利保护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0.
身联网智能设备的社会化应用,改变了“人身自由”理论的传统认知,也推动了个人信息保护路径的规范性反思。而对宪法“人身自由”条款的规范性分析业已证明,以技术手段控制身份信息,既符合“搜查人身”的特征,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减损人身自由的效果。即便身联网企业可以凭借“知情同意”规则来规避“减损人身自由”的合法性难题,但在个人信息保护路径下依然难以区分“减损人身自由”的法律对象和适用范围。因此,身联网时代“人身自由”理论的革新,应当明晰“人身安全先于信息自由”的权利位阶理念,实现个人信息由“渠道治理”向“源头保护”的路径转向;明确国家、企业与个人的安全互惠关系,增设“责任减免条件”,补充“强制人身保险”与“信息保障基金”等侵权救济机制;围绕“强制许可”设定人身自由的“法律底线”,围绕“知情同意”明确减损人身自由的“上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