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彭小燕 《东岳论丛》2006,27(5):109-113
物质生存匮乏与“平等—自由”意识缺失的生存现实迫使回国之后的鲁迅重构自己的思想。留日时期的鲁迅集中关注人在精神上的自由创造问题,回国之后,眼见他人以及自身的物质生存困境,鲁迅意识到了物质生存问题在中国现实中的重要性。而国民身心中充斥的等级观念、主奴意识也迫使鲁迅重新调整他对19世纪人类“民主—自由”文化的态度。留日时期的鲁迅并不认为19世纪人类的“民主—自由”文化就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最高范本,他认为,未来的人类文明必然有新的发展趋势以满足人类生生不息的自由创造意志。而归国之后,眼见蒙昧、守旧的国民精神现状与社会文化氛围,鲁迅意识到了“民主—自由”文化的生长对于中国现实的重要性,意识到了“民主—自由”文化的生命基石—国民精神中的“平等—自由”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环境公平问题在农村社会凸显,严重威胁着农村社会的环境安全和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城乡环境不公更成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村居民在环境资源的分配使用、环境污染后果的承担等方面都明显处于不公平的境遇。因此应当结合环境公平理论的新要求以环境公平为基本理念构建新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政策,实现城乡环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鲁迅杂文对一般意义上的虚无主义情景有着广泛的透视、解构;对自觉不自觉地沉湎于虚无的精神倾向也进行了透视,这一透视集中在三个方面:人处在混沌、蒙昧或困惑莫名之中,精神上无所归依;"庄严"、"繁茂"的价值表象背后的本质性"空洞--虚无";自觉不自觉地倾向于无真正作为、无是非之辨的虚无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4.
15.
李景彬的专著<周作人评析>、<周作人鲁迅比较论>可谓中国最早的两种研究周作人的个人专著,前者更是第一部周作人研究的个人专著.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周作人研究的演进让人看到了令人遗憾的局面--相关的学术史文献以及相关的后续研究出现了忽略李景彬富于学术个性和学术钻探力度的研究成果的偏向.而纵观当代中国的周作人研究现状,李景彬的研究立场、思路和声音恰恰是最缺失的.80年代李景彬的周作人研究有着可贵的整体意识、时间意识,他坚实、稳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立场,他对于周作人的一系列肯定和质疑、否定、批判呈现出独到的学术意义,也留下了尚待阐发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课堂中实现教学互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沉默鲁迅”(1912—1917)的相关日记和汉代画像收藏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沉默鲁迅”反击自我生命虚无、走向生命自救的巨大可能性。指出在“沉默鲁迅”的日记中闪烁着“沉默鲁迅”内心难以割舍而又暂时处在“沉埋”状态的人间关爱情怀和自我生命向往。而令鲁迅痴迷的汉代画像收藏则在不经意之中展现出“沉默鲁迅”内心依然猛烈、激昂的生命创造意志。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我国面临着国外发达高等教育的强烈冲击之时,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民族化与国际化平衡发展,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  相似文献   
20.
以"批判--解构"为显在话语特征的鲁迅杂文具有其内在的、富于整体性的意义建构体系.对现代生命信仰境界的持续冀望,对生存虚无的反复透视、解构,是鲁迅杂文着力建构的深度意义体系.鲁迅杂文的这一意义体系建构还没有得到学界的自觉挖掘.鲁迅杂文对濡染着虚无主义气息,依附在虚无主义精神上的言行举止有着广泛的揭示、批判,鲁迅杂文对虚无情景的不断"批判--解构"持续完成着其自身对于生命信仰之境的反复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