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彭放 《学习与探索》2002,(6):99-105
在黑龙江文学史上 ,“借才异代”的移民文学成为主流。这些移民作家主要是因罪发配的“流人”及其家属 ,还有以各种原因滞留或客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文学创作 ,支撑着黑龙江文坛的半壁江山。移民带来各地的先进文化 ,促进南北地区和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使黑龙江的地域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 ,而且给文学创作广泛吸收异地经验 ,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黑龙江移民文学的繁荣 ,是人才政策开明、开放结出的硕果 ,也与中国知识分子爱祖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有关。移民文学现象是黑龙江文化的一种特色。既要看到移民作家对黑龙江文化的启蒙和开发带来的效益 ,又要看到“流人文化”中潜藏着消极的“恋乡守根”和“回归故土”的流亡意识。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本土作家成长起来 ,替代了移民作家 ,这是黑龙江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可以预见到的是 :未来的黑龙江文学将更加开放 ,更具活力 ,其乡土特色更浓。  相似文献   
22.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放 《学术交流》2001,(1):110-115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须从既往的历史积淀中反求诸己.过去我们没有把全世界读者看作是"服务对象".对外国平民百姓来说,并不都是因为意识形态不同而拒斥中国文学,主要还在于我们的作品所描写的内容和题材,是否具有更广泛的全人类性,是否能让他们通过观赏文艺达到一种相互了解和心灵沟通.当前文学失序的状态和创作群体的多极化、多元化,是这种大视野的"全民文艺"观的明证.也是文学大获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文学批评的政治标准可以简化为一种法律,如作家所写的题材和内容不违法,艺术性就上升到衡量该作品标准的第一位了.我们要求文艺作品的最高境界,是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当这种最高标准难以达到时,一种急功近利的捷径,常常代替艺术创造的艰苦努力.今天有些作品"思想大于形象",主题设置模式化、概念化,迷信"题材决定"论,重思想型写作而轻艺术型写作,都可能与受"政治标准第一"的曲解和误导有关.  相似文献   
23.
诗人沙鸥一生对新诗的形式和意境作不懈的探索,以学艾青抒情诗起步,又转向民歌学习引四川方言入诗,研究古诗创造了人称“沙八行”的诗体,八十年代年届花甲的他开始探索中国传统诗如何与西方现代诗结合,创造了“新体现代诗”。  相似文献   
24.
小巧玲珑的形式美 诗之为诗,首先以审美的愉悦映入读者感官的是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情感。”(苏珊·朗格《艺术问题》13-14页刘畅园的诗歌,形式短小,自由流畅,留给读者、一种复杂多样的运动感觉。如《海与我》: 海 很大 我 很小 我不怕海大 印给他 一串一串脚窝 他不嫌我小 用浪花 给我唱歌这是一首哲理诗,前两节写人与海对比,人不过“沧海一粟”。文字已经筒省到不能再少了。人与海不成比例的误差,从诗的形式感上显露出来。后两节从人的意志和精神去写海,赋予人的力…  相似文献   
25.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国最珍贵的一份遗产,如何利用这一笔精神财富,去焕发年青人的爱国热情,树立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远大理想。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一生所关注的大事。他多次指示:“应该加强大学文科教育”,“学理工的人也要有一定的文化传统知识。”他从1959年起发表了近40篇“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对关于“古为今用”,破格创新的问题,关于尊重艺术的客观规律“寓教于乐”的问题,都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今天,我们继承和学习陈云同志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振兴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彭晓川  彭放 《学术交流》2004,(1):126-12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小康”应有一个可量化和可操作的目标。对于黑龙江来说,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工程:一是生态文化,二是民族风俗文化,三是地域历史文化,四是哈尔滨异国风情文化。这四张文化名片,名具特色。同时,在文化硬件和软件上,加速文化馆形象工程建设,提升哈尔滨国际文化都市的品位,打造一个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平台,用文艺精品和先进文化占领文化阵地,使人人享有文化服务的机制,落实到城乡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27.
道德建设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建设,因为只有诉诸情感信念的道德,才是现实的道德。传统道德的理性主义特质导致了道德理想设计与道德实践的悖离,实现道德向自由情感的回归是当代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分离也要求用道德情感来消解,塑造人己两利的现代人性;普遍伦理的呼唤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以基本道德情感为基础的精神共同体。  相似文献   
28.
一九五八年,在中国的大地上许多事情都是以“放卫星”为时髦的时候,中国的诗歌界也放过一次“大卫星”,那就是以“大跃进”民歌为标志的新民歌运动。事过二十多年了,对中国诗歌史上这场罕见的新民歌运动,究竟作如何评价?它对中国新诗发展的影响若何?有什么经验教训?今天,当我们再次探索新诗发展道路的时候,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比较复杂的问题。“大跃进”民歌,是一九五八年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产物。在讨论它对新诗发展的影响之前,需要对它的发展概况,作一个粗略的分析。民间歌谣,本来是劳动人民抒情言志的口头创作。在旧社会,苦难的人民,用悲歌表达自己的痛苦和哀怨,抒发自己的反抗和愤怒之情。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新  相似文献   
29.
灵感存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各个领域,它的原始概念,是指诗人做诗受到神灵的启示。其实,灵感不仅诗人、艺术家有,哲学家、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外交、经济、军事、新闻、政工等人员都有,只是它表现于不同人物、不同学科的研究和创造中,灵感的深浅、强弱、思维、情感等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我们把表现于作家、诗人、艺术家创造中的灵感,称为艺术灵感,其余为科学灵感。艺术灵感的总体特征先说科学灵感。科学家的创造发明,得力于灵感的事实很多。据W·I·B贝费里奇介绍,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两人,曾经对232名科学家所作的调查报告表明:“直觉(灵感)有30%的人经常,50%的人偶尔,有17%的人未得力于直觉。”①贝费里奇是把直觉与灵感视为同义的。他对直觉的解释是:“一种突如其来的颖悟或理  相似文献   
30.
文学人才学,是研究作家成才规律的科学,从学科分类看,它属于特殊人才研究的范围。人才,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才突然发现了它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意义。如果说,信息是资源,人才就是资本。试想,世界上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哪一件哪一椿不是人才创造的呢?可是,迄今为止,人们对自身大脑和身体资源的利用,仅仅是一小部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与我们应该成为的人相比,我们只苏醒了一半”。人才的创造潜力究竟有多大,恐怕还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