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秦益成先生将政治性和阶级性看作环境问题的本质。本文对此提出了质疑,指出:环境问题的实质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辩证统一;环境问题不仅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在当代而且在农业时代都存在;环境问题不仅超越社会制度、超越时间,而且超越地域限制,是全球共同的问题,对此应树立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2.
网络时代所造就的巨大变革使企业管理创新和组织重组成为必然。管理创新和组织重组对于企业实施民主管理和管理的国际化,对于企业赢得竞争优势,达到高效率,都有重要的意义。管理创新和组织重组应在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管理方式、管理对象、管理主体等方面多层次地展开。  相似文献   
7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以世界历史理论为研究框架,考察研究了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道路,揭示了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方式,指明了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以“中国21世纪示范镇”昆山市淀山湖镇为案例,揭示了中国乡镇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指出以生态理性引领经济理性是中国乡镇生态文明实践的新理念,将科技强镇、文化亮镇、生态立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推进生态文明是中国乡镇生态文明的新路径,站在全球前沿高起点地推进生态文明是中国乡镇生态文明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5.
从技术风险视角端正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风险是现代风险社会的主要风险之一。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人们对技术价值评价的局限性是技术风险产生的根源。只有从人的生存和发展尺度对技术创新做出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并采取切实措施,才能减少或规避技术风险,促使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6.
邓小平的国家与民族形象意识及其重大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与民族形象意识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国家与民族的特色,增强综合实力,进行正确的形象定位,是邓小平构思的国家与民族形象之基本要素.全面地塑造务实创新的形象、改革开放的形象、安定团结的形象、和平力量的形象以及国民"四有"新人的形象是邓小平设计的国家与民族形象之主要内容.邓小平的国家与民族形象意识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7.
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异同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主体意识已是哲学研究的热点。但是,不少论者都用自我意识的概念来界说主体意识,把主体意识简单等同于自我意识。我认为,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不能直接划等号。认识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区别和联系,这对于科学地界定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各自的含义以及将主体意识的研究引向深入都是很有意义的。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在产生的时间上有先后之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我的反省意识,是人对自身的属性、个性、状态,活动以及自身与外界关系的意识,即以自身为对象的意识。主体意识则是人自立为主体并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观念表现。从时间的序列看,自我意识先予主体意、识而产生,主体意识则是后起的,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升华而成的。简言之,主体意识并不是任何现实的人(包括那些具有自我意识的人)都有的。个体意识和人类意识的发展史都充分佐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8.
一、问题的提出 追溯意识的发生之源,能有效地破译人类的形成、社会的产生等等一系列司芬克斯之谜。基于此,意识的发生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脑科学等等众多学科的浓厚兴趣。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意识现象进行了探讨和说明。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们研究的视域大都聚焦和局限于意识的生理机制,即对人脑和意识的关系进行考察上,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时又是显然不够的。这是因为,意识虽然是人脑的机能,但并非是人脑的本能。人脑虽然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但脑的活动本身又依赖于人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氛围。意识在本质上是社会的,是一定的社会文化在人脑中的内化或精神化,是社会文化熏陶、感染和影响的产物。离开一定的社会文化,从人脑中自行产生“纯意识”或“纯思维”是不可能的。从生理机制上看,意识的发生离不开自然的乳汁;从社会文化机制上看,意识的发生离不开社会文化的乳汁。因此,如果只是或满足于从意识的生理机制方面说明意识的发生,就会导致和费尔巴哈一样的结果:“沉溺于毫无结果的和来回兜圈子的关于思维和思  相似文献   
79.
生活情趣是事关领导作风的重要问题。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是树立领导形象,提高领导非权力影响力的关键。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将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0.
制度创新:解决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胡锦涛总书记用了两个“相当”,即“相当严峻和相当严重”加以概括。他说:“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一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严重环境危机既是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又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折射出严重的制度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