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5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2篇 |
劳动科学 | 24篇 |
民族学 | 35篇 |
人才学 | 28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210篇 |
理论方法论 | 165篇 |
综合类 | 347篇 |
社会学 | 64篇 |
统计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129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38年 | 2篇 |
1935年 | 3篇 |
1934年 | 1篇 |
193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高准、邱捷对拙文《军事对峙时期两岸文学的互动简史(1949-1979)》提出的批评,完全是意识形态挂帅,如高准不止一次把政治著作当作文学互动例证,还把提倡文学现代化的余光中比做红卫兵;尤其是邱氏用政治批判取代文学批评,把大陆来稿视为统战特稿,共产主义入侵台湾,这种恐共心理真是似曾相识燕归来。 相似文献
13.
14.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同一性,两者相互转化,互为条件;另一方面,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又具有对立性,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矛盾。为了解决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应该科学地界定公共利益;建立健全公开的公民有序参与协商机制;建立健全公平、合理、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促进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效整合和协调。 相似文献
15.
匈奴城址中大多数建筑和使用都与汉人密切相关。其中存在集定居的农业、手工业和军事防御为一体的城邑,以人名命名的城,有可能用于安置和亲或投降的汉族上层人物,其性质似乎类似于后世隶属大贵族的私城,并允许部分汉人在城中从事农耕、屯田、戍边;还有一些具有墙壕防御设施的小型城址更像是临时性的军事堡垒,担负着卫律所说的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的功能。蒙古境内多数城址不能排除用作祭祀庙宇的可能性,或许其中可能有类似单于为贰师将军建祠庙一类的宗教建筑;像龙城那样具有诸长大会、祭祀祖先天地鬼神功能的城,则很可能属于最高统治者单于,或许是由穹庐站长组成的逐水草迁徙的城。 相似文献
16.
高凖以蔑视"政治挂帅"的人士自居,强烈反对<台湾当代新诗史>中加入反独促统内容.把政治妖魔化,把文学史的自主性等同于非政治性,是一个常识性错误.在乡土文学论战中受过余光中伤害的高凖,对余光中有很深的成见和偏见,这影响了他对余光中文学成就的客观评价.关于"余光中热"在大陆的形成,决不是如高凖所言自上而下出自于统战部门的指示,而是出于广大读者对余光中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认同,是自下而上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是余光中本人的艺术成就所使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有近50年的历史。对它的探讨,最早可追溯到王瑶出版于1953年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下册的附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运动》。在此书“内容提要”中,称这本“新文学史”叙述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为止”。由此可推定王氏的写作实践是将中国现代文学的下限定为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的首届文代会。也就是说,中国当代文学的上限不应是王氏在“附录”中括号注明的1949年10月,而应推前3个月。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虽没宣告成立,但这次会上周扬所作的解放区文艺报告,已规范了后来被称之为… 相似文献
18.
19.
古远清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5):12-17
流动性大,是香港文坛一大特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一小批来自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诗人客居香港。其中韩牧语言流畅,文字洗炼,不用新潮的霓红灯装饰自己。原甸诗风明白晓畅,情感充沛真挚,比过去多了对香港这个千奇百态社会的剖析。余光中在香港十年,是他一生中最安定最舒畅的时期。这十年的文学生涯在他的创作道路上占有重要地位。钟玲是学者型诗人,有鲜明的女性意识。林幸谦对边陲化、漂泊离散、族群差异、文化乡愁和躯体与欲望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古远清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7,(3)
小说是什么?在“十七年”时期,人们由于忙于阶级斗争,也由于小说本身担负着过重的政治使命,使小说家和评论家们来不及深入思考这一古老而又永不会衰老的命题。说来也许奇怪,当时那些触及时事的小说──如建国初期马烽的《结婚》和谷峪的《新事新办》,1954年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均是由党中央机关报向全国人民推荐而引起轰动效应的。那时小说被看成是报告、时事或“政策说明书”,甚至被抬到某种吓人的高度。结果,小说不再成为小说──或虽然是小说,但山于它所表现的主要的是对形势和社会重大问题的关心,便不自觉地掩盖了它对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