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91.
ⅠChinesenarrativeliteraturehasitsownparticularform,pattern,flavor,andsystemofappraisal.TheChinesebelievethatexperienceandinspirationaretheprerequisitesandinnermotivatingforcesofwriting.Theconceptsthat"thewillislord,""theheartisking,"andsimilarnotionsdemonstratethat"will"(yi)and"heart"(xin)areprecursorsto,andevendominantfactorsin,allformsofbehavior,inc1udingnarration.Theseconceptsdemand,firstofall,thefusionofsubjectandobjectinnarrationorexposition.ThispsychologicalorientationinChinesenarrativ…  相似文献   
92.
欲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的总体精神,不仅要研究小说,还要研究诗文。《诗经》《楚辞》和李白、杜甫是中国诗学的四大典型。研究诗学的价值在于它的理论一头联系着自己的文化立足点,一头联系着现代世界的思想前沿,并使之互质互动,进行文化对话。研究叙事学要采用“还原—参照—贯通—融合”的学术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93.
中国二千年短篇小说的文化风貌和叙事谋略──《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中国卷编选者序杨义中国是世界上具有最漫长的小说发展历史的国度。如果我们相信最早记载“小说”这个目录学术语的《汉书·艺文志》,那么小说的发端就得上推到战国时期。不少人已经相信,战国末年的...  相似文献   
9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经历了上世纪 80年代的壮丽与辉煌后 ,此后显出相对沉稳的发展态势。在新世纪里 ,这一学科的前景和格局将会怎样 ,如何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 ,推动研究的深入 ,这为学界同仁所关切。去年九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同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术生长点研讨会”,来自全国二十多所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五十多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 ,展开了充分热烈的讨论 ,贡献了许多宝贵意见。本刊征得专家同意 ,将部分发言 (包括书面发言 )整理成文发表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5.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以深厚博大的内涵为根基,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统合力,它能够包容和统合众多的部族、民族于同一个文化共同体之中,并且能够在中华民族面临挑战的时候,成为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内在源泉,为民族国家立下千万世不拔之基,从而成为国家民族发展的主心骨和精神标志.文化根本联系着天下兴亡,文化特性影响着民族的特质.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深厚性、原创性、包容性、充沛性和丰美性五个特性,这些特性能够使五千年辉煌文明,在民族全面崛起的今天,为培养中华民族现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大国气象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6.
在展示率先发展的中原文化的凝聚力、辐射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边缘活力”.汉族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是“由上而下”,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影响则是“由下而上”,这是一个旋涡型的轨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学,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学史应该把这种整体风貌和深层脉络描绘出来.当中原的正统文化在精密的建构中趋于模式化,甚至僵化的时候,存在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边缘文化就对之发起新的挑战,注入一种为教条模式难以约束的原始活力和新鲜思维,突破原有的僵局,使整个文明的动力学系统重新焕发生机,在新的历史台阶上出现新一轮的接纳、排斥、重组和融合的生命过程.  相似文献   
97.
98.
重庆綦江自古巫风浓厚,其俗多尚鬼重巫,又盛行形形色色的卜卦之法.其中有一种蛋卜之法尤为独特,至今仍有流传.考其源、记其术,查其俗,知其由来已久,且历多世而不衰,故虽类属于巫术迷信,也必有其存在的道理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9.
中国文学地图之重绘,是在对汉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其文化根据和学理构成就是“一纲三目四境”,三者构成了互动互释的结构,即以纲摄目,以目观境。  相似文献   
100.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是一种“巨伞型”的复合结构,具有56条伞骨,撑开来荫蔽八万里,拢起来一柱擎天。它的动力系统具有中原动力和边缘活力互动的特征,没有中原文化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多元文化板块的碰撞就可能元气耗散;没有边缘活力,中原的凝聚和辐射就会在单线运动中自我停滞、僵化。为什么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曾中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相互推移和交融。因为有了长江的阻隔,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时汉族一些大家族迁移到长江流域,使得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游牧民族滞留在中原逐渐地被汉化,这就形成了南北的“太极推移”,你推过来,我推过去,汉文化与游牧民族文化愈来愈深地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南北太极”推移的过程中,巴蜀是一个重要的“太极眼”。西南中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后花园,是太极推移冲击波的接纳体,有储存文化活化石的功能。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在主体民族扩张和南北太极推移冲击波的作用下,携带着自身的文化行李和沿途拿来的文化成品,迁徙到大西南区域。古老的文化成品沉积下来,与百越百濮的土著风俗相调适、相融合,形成了渊源极古、形态极异的文化遗存。如彝族、白族作为村社保护神的土主崇拜依然盛行,叙述神话与民族迁徙的《苗族古歌》广泛传唱,等等。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有“三维推进”之功,值得我们以极大的责任感加以深度的认识和发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