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8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章基于可靠性电价"高质高价"的市场化原则,根据供电可靠率和限电序位表,运用机会成本的原理,设计出终端用户的加权可靠率指标,作为用户可靠性电价的成本分摊依据,从而构建出终端用户的可靠性电价测算模型.文章以国内某地区电网公司的实际数据,选取高中低不同可靠性的样本用户,测算了各类用户适用的可靠性电价.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终端用户可靠性电价的改革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用电经济效益;测算结果对于中国优化销售电价结构的市场化改革具有实践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土木"教育理念,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平台课程体系构建及优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尝试,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及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林莉 《人才瞭望》2005,(6):49-50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如何管理员工绩效已成为管理者们非常关心的问题。而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持续不断的绩效沟通是保证绩效管理有效性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绩效管理的效果。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绩效沟通。但是,现实中一些企业进行绩效沟通却遇到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生命教育是依据人的生命特征,遵循生命教育的规律,按照大学生心理特点,唤醒大学生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内容主要包括生命意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谐人格教育和生命发展教育。高等学校应通过转变教育理念,设立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把生命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作用等途径积极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的内涵及特点,在对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机理,并以IBM为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林莉 《百姓生活》2011,(5):26-26
那天早上,女儿打电话说:"妈妈,我忘了带复习资料了,上午第三节下课时,你赶紧给我送过来吧!"放下电话,我赶紧骑着自行车冲出了大院。不成想,赶上街上车多人多,原本几分钟就可以将资料送给女儿,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大学生自身是否和谐的重要问题,是影响和谐社会构建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阐释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对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剖析,揭示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并探索了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制度的缺陷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的信用贷款性质、学生就业难、收入低、贷后管理难度大、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决定了其高风险性,需要完善风险控制制度来化解。但现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制度违约预防制度不健全、风险补偿制度有缺陷。应从以下两大方面予以完善:健全违约预防制度,包括建立严格的风险防范环节、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资信查询系统、个人资信征询系统、失信惩戒制度;科学构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包括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信用保险、国家担保制度、私人担保制度、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在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城乡结合部出现了农民集中居住的新型社区。由于城镇化强制乡村分散居住模式改造为集聚;强制封闭社会空间产生结构性分化;强制农民身份的公民化转变;使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治理有着复杂的背景。在被动的局面下,城镇化发展出现过渡失序,造成了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治理困境:治理格局的不稳定,治理主体定位模糊以及治理路径依赖的失灵。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协同治理格局的形成是城乡结合部现代化与城市化转型成功的标志,而主体性动力的不足与文化渗透性动力的缺失,意味着新型社区治理创新的重点是,通过社区主体性建设和文化建设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发展和协同治理理念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