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武陵民族地区包括湖北省的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湖南省的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重庆市的石柱、彭水、秀山、酉阳4个自治县及黔江区,  相似文献   
32.
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立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庆华 《职业时空》2008,4(10):194-194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起步晚、标准低,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首先应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着手,为我国新一轮的农村变革提供“稳定器”和“安全阀”。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建立比较完善的符合国情和农村实际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是打破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僵局的关键所在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3.
关于“领导者选才用人的重要性”的科学内涵 :一是人才的价值重要性 ;二是人才是事业之本 ;三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构建和谐校园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35.
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撰文指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个无可推卸的责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6.
行政领域出现以谎言辟谣言,行政良知何在,存在新的拷问。官员以保护既有利益,逃避惩罚或责任而说谎。行政谎言侵害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引发了政府的诚信危机。如果不能正确判断官员的谎言是否具有道德合理性,那么可能会让某些官员利用道德的名义行不道德之实,破坏行政伦理秩序,从而激化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37.
科学以及科学性,是一个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从广义的角度把科学理解为一种知识的生产,则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是科学。文学理论的知识,固然有理解和体验的成分,但是这知识的呈现却遵循人类思维与表达的一般逻辑,是科学的,而不是主观随意的。科学性要求文学理论:具有相对明确的知识探求领域;具有叙述的逻辑性和规范性;以理论的方式达到对感性经验和常识的超越。科学性,不仅是文学理论对自身言说限度警觉的根据,也是提升其解释功能的保证。而问题意识的澄明,实证与思辨的统一,事实与价值的统一,以及揭示本质、规避规律等,是开拓文学理论科学性新境界有赖彰显的维度。  相似文献   
38.
中国文学理论的反思性研究,既是世界范围内文学理论反思研究在中国问题中的落实,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涌动,跨学科间的互动,以及学科内部发展的需要,等等,是中国文学理论走向反思的主要动因。反思,强化了文学理论研究的理性自觉,增进了文学理论与批评不同流派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文学理论进入了一个富于学理和建设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39.
基于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在我国的现实意义,从博弈论视角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0.
屈原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文学史和伦理史上,都曾发生过积极的重大影响。二千多年来,在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上,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各异,然就肯定屈原其人的历史存在这点说,却似乎从来未曾有过什么疑义。仅迄于近世,才忽然出现了否定屈原其人之说。在清末疑古思想的影响下,自民国以后,先由廖平、胡适等发难,后有何天行、卫聚贤等鼓吹于一时,给屈原这个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巨子,涂上了重重乱影。这种观点提出后,即有谢无量、郭沫若等相继著文,作过一些较有说服力的批评。近些年来,某些楚辞研究者又旧案重提,这就把探讨届原生平事迹历史真实性的课题,又摆到我们的面前了。本文仅拟在前人已有论证的基础上,主要从屈赋本身,就屈原其人的历史存在问题,补充一点浅陋的意见,以就教于国内外楚辞学界的先辈和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