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1篇 |
民族学 | 11篇 |
人才学 | 2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8篇 |
理论方法论 | 7篇 |
综合类 | 52篇 |
社会学 | 6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4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要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就必须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为此,我校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出发,积极研究并着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家园文化,从而促进我校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2.
铁木伦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2):27-31
在乡村振兴政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日新月异给农村集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乡村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中,农村集市作为重要的载体,集中体现作为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的乡俗民约的丰富内容,而这些乡村民约正是乡村振兴的一种精神根基。在乡村振兴发展中,需要集市发挥其经济效能,融合多种因素的载体可以更深刻地提高乡村振兴的能力与水平,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农村集市这一有效空间,为农村建设助力。 相似文献
13.
要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就必须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为此,我校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出发,积极研究并着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家园文化,从而促进我校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小学生习作内容空洞、记叙简单这一现状,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很有必要让学生活跃思维、开扩视野,多去阅读和背诵,长期坚持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并融入习作之中去.最基本的还得要让他们丰富自己的语言一积累更多词汇.于是笔者想到了"死记硬背"的巧用. 相似文献
15.
刘绍庭(1893.9—1973.8),绥德城内井滩人。其父刘景宴曾为同盟会员。刘绍庭青少年时就续于绥德高等小学、绥德中学堂和三原宏道学校。1911年,与中学时同学杜斌丞一块加入同盟会,并参与了西安地区的起义。1915年至1917年,在中美合办的延长油矿搞事务工作。1917年秋,经人介绍,陕北镇守使井岳秀录任刘绍庭为镇守使署参谋。1918春,刘绍庭被派驻山西碛口,负责电讯工作。1925年,井岳秀又命刘绍庭为驻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新时期。新的历史时期对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用革命的思想和革命的精神振奋起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永葆革命的青春和活力。”思想政治工作所承担的这一新的历史任务,使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认真探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才能迅速提高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它“精神产业”的巨大效能。 相似文献
18.
整整走了三天,我終于見到边防哨所了。营房隐藏在一片葱翠的林海中,偶露的屋角閃射着耀眼的瓦藍色。軍鴿在藍天里鳴哨,軍号在山谷間迴响。一队值勤归来的士兵,引我走进难以辨識的小徑,走进哨所队長的寝室。队長不在。我在他的桌前坐下,迎眼見微透綠光的玻璃板下,压着两張照片。一張,是瘦骨棱棱的少女:長髮蓬乱,眼神間流露出与她的年龄不适宜的憂郁,以致嘴角边挂起的一絲笑容,也显得那样凄凉。經历了長久的岁月,照片已經微微發黄了……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普遍认为,分析和量度"法"应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尺度,却将教育尺度排除在这个行列之外。由于教育属性是法的质性,法包含教育要素,"教育"与"法"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所以教育尺度是分析和量度"法"应该具有的基本尺度。但由于尺度政治博弈、法制传统断裂、法治建设失误、教育学科地位不高和法学研究缺憾等原因,教育尺度在"法"的世界里实际上"缺席"了。教育尺度是"法"不可或缺的内在性、基础性和泛在性尺度。用教育尺度去分析和量度"法",要看"法是否能通过教喻警示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看"法"是否"讲理",具有晓喻性;是否"善诱",具有引导性;是否"有力",具有警示性;是否"让生活更加美好",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促进性。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人本要求的迫切需要、网络治理的现实要求,也是法演进史的逻辑展开、法治文明的基本走势。?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