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社会认识论是国内外近年来兴起的新兴学科。本文作者曾在国内较早倡导并率先全面系统地研究社会认识论。文中通过对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回顾与反思,提出并分析了当前社会认识论研究中的十个难题,提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初步构想。作者认为,如果说社会认识论的已有研究主要是围绕论题确立、学科界说、体系建构和特点探析来展开的,那么,第二期研究则应深入探析难题以楔入理论核心地带,通过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对话,深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突出“社会认识方法论”这个中心议题,在“如何科学地认识社会”这个层面有所突破、有所贡献。文章对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出了较为客观的描述,对它的未来发展走向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思路。该文的发表将会对有志于此的研究者提供一个较力系统全面了解该学科全貌的机会。为此,刊发此文。  相似文献   
102.
研究和发展人的能力,一个重要的课题,是从社会的整体的角度考察人的能力的存在层次及其实际构成,这就是主体能力的层次结构.笔者在拙作《论主体能力》(载《哲学研究》1985年第7期)一文中曾提到主体能力大致可分为个体能力、集团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三个基本的层次.但限于篇幅,未能展开论证.这里拟就主体能力的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做些分析和说明.一、个体能力个体能力指存在于具有社会性的个别主体身上的能力,是作为主体的个人所具有的为了满足自己  相似文献   
103.
1.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思想界关于“儒学复兴”问题的热烈争论,直接地看是对儒学命运的不同看法,深层地分析,却不难看出隐含在这种种不同见解背后的东西——人们之间在价值观念体系和理想社会模式方面的巨大差距。正是这不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理想社会模式既作为不同主体的认知定势中的主要知识背景和参照系统,又作为他们评价体系中的价值标准而制约着人们考察儒学命运的视角、思路与方法,使其对同一问题做出相距甚远甚至根  相似文献   
104.
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人文杂志》编辑部、陕西师大政教系等八家单位联合发起的全国第三届价值论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9月24日至28日在古城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多位价值论研究者与会,提交学术论文二十多篇,有关价值论的论著、译著近十种。与全代表认真回顾和评析了近年来价值论研究的进展与得失,对价值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以及今后的研究的讨论,兹将主要学术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5.
现代认识论研究社会认识的发现模式论纲欧阳康迄今为止,对发现问题的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认识的发现(即通常所说的科学发现)范围,对社会认识的发现问题的专门探讨几乎没有或相当薄弱。这种状况妨碍着哲学认识论研究的深化,也不利于哲学在帮助人类从事自我认识和自...  相似文献   
106.
在比较哲学与文化研究中,普遍存在着“文化围城”现象,其实质是文化隔阂与屏障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偏见与文化误解。它导致两种极端行为:一是文化隔障的双方都把文化的认同性视为保守,从而否定本源文化而向往他源文化;二是文化隔障双方均完全肯定本源文化而否定他源文化。以至于在比较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出现了“欧洲中心论”、“中华文化主流论”、“儒学主导论”等观点。造成“文化围城”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文化体系之间必然存在的排他性与互斥力、文化偏见与文化歧视,是造成文化隔障的本体论与政治根源,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认识水准、思维模式、价值取向、情感方式的差异,则是其认识论根源。因此,在世纪之交我们应该以博大的胸怀、科学的态度,克服文化之间的壁垒,突破隔阂,超越自我,合理评价本源文化与他源文化;以理解心态面对异境文化,吸取他源文化的现代因素;在保持与改革、维护与批判中实现中国文化的本源重建。  相似文献   
107.
数字劳动过程产生的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商品和资本的新形式,一方面,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推动着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全体人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另一方面,由于数字资本的逐利本性引发的经济无序扩张,也可能助长平台经济垄断、影响实体经济、侵犯消费者福利和阻碍创新等不良社会经济现象。要通过规范和引导数字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加强数据监管、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为数字资本设置“红绿灯”,制定相应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使数字资本在有效监管下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