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72篇 |
理论方法论 | 7篇 |
综合类 | 25篇 |
社会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72.
社会是一个系统,社会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社会的系统改革,必须达到对社会的系统认识。根据社会有机体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性特点,把各种分散、零碎的社会现象看作社会总体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各种社会要素的有序联系中揭示社会有机体的内在组织结构,在要素、结构与环境的功能联系中把握社会有机整体,这就是社会认识中的整体性或系统性原则。 相似文献
73.
社会认识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康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4)
社会认识论是关于人们怎样认识社会的学说,它以人们认识社会的认识活动为对象,考察人们认识社会的特殊活动结构、进化过程和特殊规律。从另一角度看,人们认识社会,又是人类社会总体对自身的自我认识,因此,社会认识论又是对于人类自我认识之谜的哲学探索。社会认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新兴的分支学科,有别于历史唯物论,在认识论体系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严重的自然—社会问题,为开展社会认识论的研究提出了紧迫的要求,而当代社会科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则为社会认识论的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4.
<正> 社会心理是一种不系统的、自发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形式。作为高一级水平的社会意识形态不仅依赖于社会心理,而且指导、影响着社会心理。我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对我国人口生育的社会心理有着深刻影响,如儒家的“忠”“孝”思想就包含着要蕃衍子孙的内容,它对自发产生的人口生育社会心理起了强化作用。封建道德也给人口生育的社会心理以极大影响。如“三纲”“五常”作为中国封建 相似文献
75.
欧阳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4)
个人和人类是人的存在形式的两极。人学研究以人为对象,它的研究应当在个体与类之间保持张力,在个人与人类的有机相关性和互为参照性中展开自己的研究思路,在人与世界的多方面、多层次、多向度参照关系中达到人在哲学层面上的自我观照和自我理解。当代人所面对的问题,既有个性问题,也有群体问题,也有类的问题。因此,个人、群体和类应当整体性地进入到人学研究的视野,成为其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76.
欧阳康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2,(3):182-194
“中国价值观”是相对于“美国价值观”、“亚洲价值观”、“华盛顿共识”等而言的,是中国社会价值体系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是当代中国价值复杂性的观念表现和理论提升。在历史与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多维背景中分析中国当前复杂价值状况的历史生成、演进逻辑、多元构架、深层原因与内在依据,透视西方几百年现代化进程中的历时性矛盾在当代中国的共时性并存,我们主张以复杂性的思维与方法来看待当前中国的复杂价值现实和价值观念,在多重线索汇聚和多元变化整合的动态过程中积极守护“中国利益”,合理履行“中国责任”,自觉探寻“中国道路”,清醒回应“中国期盼”,自觉化解“中国难题”,恰当彰显“中国信心”,更好地发挥出哲学社会科学在解读与引领社会发展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77.
欧阳康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4)
大众媒介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同时它又在传播文化、提高人类文明水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过去、现在的人类社会生活中,大众媒介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本文就大众媒介及其对人类文明、人类社会、人类自身的影响以及大众媒介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8.
欧阳康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1.普遍认为,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正面临着一次重大的突破与变革。如何迎接并促成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进步?笔者以为,关键之点,在于强化哲学工作者自我批判与自我超越的勇气和能力,在对现实世界和已有理论的科学批判中实现研究主题、视 相似文献
79.
“当代人类发展与中国人学研究”笔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的问题的研究置于重要位置。人类历史,尤其是近一百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人的现代化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在我国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应当看到:人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因此,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需要,都把人学研究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最近,国内哲学界部分学者就“当代人类发展与中国人学研究”专题展开讨论,现将他们的观点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80.
核心价值体系研究:民族精神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注重研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体系其它基本内容的互动关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