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现行的城市文化体制潜藏着许多深层次矛盾,城市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即围绕产权制度变革等重要环节,解决公益性或经营性文化单位中较突出的诸如财政投资幻觉、先赋性产权收益差异等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对把握我国城市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心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32.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历史发生学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学术路径的历史发生学考察,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有机统一的思想整体,任何以“纯粹学理”的名义把其中的一个部分独立出来的作法,都有碍于对其思想的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各个具体学科的学术研究都应当从马克思主义的总对象、总问题出发,准确定位本学科的对象和问题域,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统摄自身,从而保证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精神聚合、理论创新及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33.
何怀远 《阅江学刊》2022,(5):5-15+172
近些年,否定毛泽东是持久战论的创立者,成为全面否定毛泽东、毛泽东思想,进而消解中国共产党历史合法性的重要论题。毛泽东创立的持久战论,绝非一个“持久战”的笼统理念,而是一个深刻系统的战争指导理论及其战略与战术体系,本质上是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但还比较落后的大国以弱胜强的历史哲学、军事哲学和战争指导方针相统一的理论体系。其全部军事哲学的精髓就在于处理战略的持久战与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的辩证关系,从而绝妙地把革命战争战略上以弱胜强的特殊规律与战役和战斗上以强胜弱的战争的一般规律统一起来。作为以弱胜强的民族解放战争军事指导理论,持久战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弱胜强的阶级革命战争军事指导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4.
本文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现实,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大服务的工作新思路,并就大服务的条件、特点及工作人员的观念转变和意识强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5.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情消费正从原来的"礼尚往来"向一种畸形化的方向发展。这一变化的发生,使人情消费在农村社会关系生产、村落成员情感维系中的作用不断丧失,农村中的个人和社会均陷入难以自拔的怪圈。农村中人情消费的异化既与我国农村社会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以及"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分不开,同时,也与我国农村社会"差序格局"的特点和人情消费的面子观继续发挥作用密切相联。这种消费方式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否则它将极大地腐蚀农村的社会风气,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6.
直进墨脱     
里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这里是世界第三极上最为艰苦与闭塞的地方,然而,全国人民没有遗忘这里,西藏自治区党委的工作组,毅然──  相似文献   
37.
康怀远 《西部论坛》2001,3(1):52-56
本文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话题切入,阐述了人生成功的本质内涵和诸多途径,并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实际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剖析,指出人生只有直面成功,才能展示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38.
中西文化合壁形成了孙中山独特的博爱观念、民本思想和经国济民意识。这使 孙中山在革命过程中,主和避战,相信民心、民力,顺应共和趋势,轻视政权,看重信诺, 用人少阶级观念。这些思想意识在近代中国内乱险象环生、列强虎视眈眈以及信袁、畏袁、 议和、赞同共和的呼声充斥全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不断相互作用,终成合力,导致孙中 山让位。  相似文献   
39.
过于顺从于人们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自然取向,泛化以市场公正为内容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不能创造出社会正常运行所需要的道德环境,也无助于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面对市场的负面影响,有人主张对市场规则的作用范围进行划界。我以为,社会的“总体性”会使一切界限划分成为徒劳。出路只能在于从道德境界角度对以市场公正为内容的道德进行定位,并构筑保证社会成员道德境界不断升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40.
中国经典“和谐”哲学的人生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哲学的终极关怀是人生,心灵是人生的天窗,宇宙和社会映现其中."和"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的一种状态,与"谐"同义.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和谐,它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逐步定势为社会理想以"修齐治平"为目标,人际关系以"忠恕仁爱"为核心,精神超越以"天人合一"为指向,通过"和合"来处理和对待世道、天道和人道的各种关系,所以"和"便具有既区别又联系、既互补又平衡的方法论意义和人生价值意义.中国经典"和谐"哲学是一个由多音和鸣→人心中和→人伦和睦→社会与政治协调的多层递进系统,"和""和谐""和合"在历史的与时俱进中遂传统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主要思维方式.儒家"和为贵"的理念,道家"天和""天乐"的主张,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运作中实现了互补互动."和谐"上贯宇宙自然,下理社会人事,中通历史古今,具有极强的生命意蕴.中国哲学所追求的宇宙和谐、社会和谐和自我和谐最具有人生价值,具体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贵和尚中"实践观和"以人为本"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