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熊志勇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4):34-38
体育与人文精神构建关系密切 ,人文精神是体育的价值抽象 ,体育则是人文精神的外在表现。近代体育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它折射出与中国传统文化迥异的体育精神和文化哲学。回溯体育与近代人文精神的重建 ,剖析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 ,解读体育精神并将它融入现代教育理念 ,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现代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13.
社会趋动军人化是清末社会变迁的显著特征,近代军事职业在联接民官之路中地位的突出,使从军行伍的社会价值评估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随着科举制的废止,“士”与“兵”的角色地位亦出现了值得注意的变动。本文拟就清末社会流动中科举与行伍的消长,及其对传统士人和近代军人两大社会群体角色的影响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科举制是中国传统社会流动的基本途径,虽然行伍入仕与科举入仕具有殊途同归之处,但在儒家为文化正统观念和士为四民社会之首的社会结构中,行伍入仕并不具有普遍意义。鸦片战争以后,“西力东侵”与“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产生… 相似文献
14.
略论咸同之际的士绅武化效应熊志勇有清一代,以咸同之际的太平天国革命和湘淮军崛起影响尤著。在急剧的社会动荡和变革中,儒生士子走出皇权军事庇护的故道,纷纷厕身军伍,形成了一股士绅“武化”的社会潮流。士绅染指军事与士之失位,导致士为四民之首的传统社会秩序和...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社会军事化略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自晚清以降,社会军事化与近代社会转型如影随形。以近代社会政治史的视角研判,社会转型期的军事权威主义在后发展国家具有普遍意义,内忧外患与衰朽王朝的社会政治结构,导致社会转型过程中军事权威的错位和失范,研究近代中国的社会军事化现象,解读军事权威的离异与回归,对于解读近代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兵"在传统社会结构中处于"另类群体"的边缘地位,与四民社会鲜有互动.清末兵营与四民社会的双向对流开放,以及社团向军界的广泛渗透,乃近世社会变迁之重要标识.新陈代谢的政治制度变革需要军队的支持,清末社团与军界互动,是深化社会政治动员和转型社会突破"瓶颈"的必然要求.非正式组织网络化的社会互动,扩大了军人与民间社会的沟通,对正统的军事科层控制构成严重挑战.以湖北新军社团活动为代表的兵营异动,反映出军人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主体意识的强化,并使异军突起的"武化"社团成为清末最具影响力的政治资源.同盟会及其外围社团组织所实行的"抬营主义",通过非正式系统的运作而获得成功.激进的军人则通过社团而拥有参与政治和实施社会动员的手段.以社团网络为纽带,推进了兵与民的契合,并为近代军人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秦汉以后,中国社会存在一个游离于“四民”之外的“兵民”群体,他们在以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宗法家族为纽带,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社会文化中,缺乏合理定位,以至兵民阻隔,结构失调,使军人难以获得“四民”社会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2 0世纪 4 0年代“战国策派”著名人士雷海宗曾以兵在中国传统社会的边缘角色而提出“无兵文化”说。然而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显著表象却是“兵”的角色崛起 ,军人群体进踞社会中坚 ,势必改变传统的四民结构 ,亦对社会文化转型产生深远影响。严复审视近代社会转型而倡言以兵为首的“新四民”观 ,乃是对这种历史变迁的独到阐释 相似文献
19.
英国是一个具有防御型军事传统和志愿兵役制度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位王和传统的自由观念,阻碍了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同步建立义务兵役制度.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传统的兵役观念和兵役制度遇到了严峻挑战.1916年3月,英国近代首部义务兵役法在一片反对声中出台,这既反映了近代英国兵制改革的艰难,也折射出历史惯性对于社会变革的强大阻滞. 相似文献
20.
对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9月17日,上千名美国示威者在纽约曼哈顿地区掀起了占领华尔街运动。这些人在华尔街金融机构外举标语、喊口号,抗议华尔街的极端贪婪、指责政府救助少数金融机构而使多数人陷入经济困境。一部分示威参加者以祖科蒂公园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