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5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85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258篇
理论方法论   153篇
综合类   467篇
社会学   76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1.
楚才晋用     
春秋时代,卫国大夫璩伯玉出使楚国,谒见楚王。闲谈中,楚王问哪一国人才最多。璩伯玉说,楚国人才最多。楚王听了沾沾自喜。不料璩伯玉又说,楚国人才虽  相似文献   
312.
313.
进入 90年代 ,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人口流动变得日趋活跃 ,民族地区人口向东南沿海地区流动呈上升势头 ,使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基本没有少数民族人口的城市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城市 ,深圳市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分析深圳市少数民族人口增加的原因、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对于认识少数民族在城市化进程的规律和特点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14.
东南沿海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90年代,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人口流动变得日趋活跃,民族地区人口向东南沿海地区流动呈上升势头,使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基本没有少数民族人口的城市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城市,深圳市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分析深圳市少数民族人口的原因、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认识少数民族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规律和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15.
闽南碑刻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实物和出版物抄录部分闽南碑刻并略加考释,从而发明该部分碑刻在民间信仰、宗法制度、地方外事、社会问题、华侨历史等方面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16.
确信是在敲我虚掩着的门时,一张被淋湿了的女子的面孔已探了进来:“卢野夫在吗?” “我就是。”我边走过去边用目光询问她有何贵干。不料目光一相对,她的身子就颤了一下:“你……还认识我么?” 我一时愣住了,竭力搜索脑子里与这张面孔有关联的记忆,但徒劳了。她脸上的兴奋突然掉下来时,  相似文献   
317.
《鸟鸣涧》是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过去曾被某些论者誉为“诗佛”。他事实上也真是一位佛门弟子,连名字都取自《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维摩诘是佛门弟子,却过着世俗地主的奢华生活,王维是亦官、亦隐、亦居士,和他相差不多。这位诗人随着人生态度日益消极和佛教信仰日益虔诚,就日益欣赏生活中和自然中那种与佛教的寂灭思想、隐士的闲适心情相适应的幽静的情趣。静的美简直成了他后期山水诗、也是他大多数山水诗的共同的境界,《鸟鸣涧》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18.
财政是国家行使其政治、经济职能的重要工具。在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同样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的目的,就是要保障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调动各族人民在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其中核心问题一是要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利;一是要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大力发展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尽快改变民族自治地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落后面貌,逐步消除民族间  相似文献   
319.
论《史记》的讽刺艺术及其对《儒林外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录”精神与“刺讥”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引孔子的话说:“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代之道,下辨人事之纪,明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王道之大者也。”(1)司马迁认为,孔子著《春秋》,其目的是要褒善贬恶,“明三代之道,辨人事之纪”;其方法则是不“徒立空言”,而要“附见于当时所因之事。”(2)同时,司马迁在《自序》中还清楚地表明自己要继孔子而著史。我们从对  相似文献   
320.
《蒙古秘史》作为13世纪40年代使用畏吾儿蒙古文的“第一代”贵族文人的作品,一方面它同蒙古族古代传统文化及其思维方式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又有它不同于以往传统古代文化与思维方式的、自己时代的、独特的新内容及其思维特征。对这一问题,[前苏]B·H·符拉基米尔佐夫深刻地指出:“不能忘记,《秘史》是浸润‘史诗’情绪,善于运用叙事诗文体,并常常进行叙事诗写作的蒙古草原贵族阶级的作品。任何一个代表人物,处在13世纪那样的气氛之下,如果要从事于‘当时’历史的著述,势必要受这种叙事诗体裁的影响;而《秘史》正是在1240年写成的。因此,《秘史》的特征并不在于它是一部‘英雄史诗作品’,而在于它是一部浸透着叙事风格,充满‘草原气息’的编年史。”(《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火厶八夂)译,第16页)这位蒙古学家的这段言语,是针对著名蒙古学家巴托尔德一直把《秘史》当作英雄史诗作品的不同见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