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36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210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448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01.
202.
基于高阶统计,提出了井口声发射井筒液气浸检测中的接收和发射声信号之间时延估计的非参数化和参数化方法。通过分析声信号在井筒液中的传播过程,井口声发射井筒液气浸检测中的接收噪声,可近似模型化为空间相关的高斯色噪声。由于四阶累积量对任意高斯噪声的盲目性,因此,较常规互相关估计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概率。计算机模拟结果证实了它们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3.
为了切实推进学前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与科研工作,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在“全国高校学前教师微信群”发起了2017新年网络主题研讨会笔谈活动,从儿童发展、学制阶段、国际分类、实践经验、学科术语、跨国译介、约定俗成与人才培养等多个视角对“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与”早期教育”等基本概念的内涵界定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我国学前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不仅应尽早推动研究重心从3-6岁“幼儿教育”领域向0-3岁“早期教育”领域的内部前移,而且要尽早推动研究纵深从0-6岁“学前教育”领域向0-12岁“儿童教育”领域的外部拓展。  相似文献   
204.
在短短的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清廷相继组建了“满族内阁”、暂行内阁以及袁世凯的“完全责任内阁”,三者相继经历了流产、早产、夭折再到消亡的过程.它们的相继嬗变是近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发展的必然,是民主对专制否定逐步加深的结果,是超前与失序时代的产物,在结构设置及其人员安排等方面具有渐趋于西方责任内阁的发展势头.虽然前两者所移植的民主成分甚少,但却是逐渐增多的,其嫁接的程度也是逐渐加深的.清末责任内阁的嬗变过程不仅是中国宪政发展之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为当今宪政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5.
熊素华 《科学咨询》2009,(16):15-15
当前,小学教学中经常出现这一现象:一学生正在发言,其余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呼"我来!""我会!"有的为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连声惋惜、抱怨,或迫不及待地轻声与同学交流.  相似文献   
206.
207.
208.
209.
9年前,貌美的女友不顾家人反对,坚持要嫁给这位痴情男子。9年后,尽管他们已生育一双儿女,但缺乏经营的情爱终究藏入了"坟墓"——"妻子"与另一男子远走高飞。盛怒之下,失去理智的痴情男子为报复"妻子"的背叛,将"妻子"的表姐杀死后藏身一坟墓里。今年春节前夕,经过18天的痛苦煎熬后,这位"痴情男子"终于从藏身的坟穴里爬了出来……  相似文献   
210.
1944年,历史学家翦伯赞在《群众》周刊第9卷第21期发表《杜甫研究》一文。其文舛误甚多,曾招致訾议和讥评,尤以杜呈祥《与翦伯赞论〈杜甫研究〉》为代表。这桩学术史上的公案,知者较少且知之不详,故叙其来龙去脉。同时,翦伯赞在此文中的失误,对当下的杜甫研究者而言,亦不乏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