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牟钟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2)
由胡孚琛博士主编、一百多位学者集体参与编写的《中华道教大辞典》,历经三个春秋的辛勤劳作,终于问世.该典收词目一万五千余条,共五日余万字,其规模之巨大,内容之齐全,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是多年以来道教研究成果的一次重要汇总.它的问世是道教学界的一件盛事,将树起一座文化丰碑,颇令人鼓舞.中国道家与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总汇百家,包罗万象,与整个中国社会和文化息息相关.是一座有待开发的文化资源宝库.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薄弱的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异军突起,生气蓬勃,研究队伍和成果已相当可观.受学术繁荣的影响,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关心道家和道教,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迫切需要有权威的工具书作为凭借和参考,而以往的道教辞典或年代较早,或收词不全,不能令人满意.先是有中国道协以教内学者为主编辑出版了《道教大辞典(1994年),其典以解畅经旨为重,带有宗教学术的色彩、接着便是这部大辞典的问世,它以教外学者为主,重在全面介绍道教文化知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两典作者亦互有交叉. 相似文献
22.
牟钟鉴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仁和之道,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和传承,为人类世界提供了前进的智慧。无论什么时代,仁和之道,都是广纳人类文明、引领时代前进的文化旗帜。人类历史表明,履行仁和之道,实现世界的文明对话,互尊、互谅、互名、互利,同舟共济和平对接,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趋势。同时,仁和之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特征,需要人类在学习、沟通和综合创新中去实现。 相似文献
23.
牟钟鉴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3):3-1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传到中国已有大半个世纪,经历了曲折,并逐渐结合中国的国情,不断融会中华文化,有了创新性的发展历程:对前苏联的宗教理论政策进行反思,结合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历史与现实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传统和国情结合起来,并根据时代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需要,从革命斗争的轨道转移到和平建设的轨道,从贵斗哲学为主导转变为贵和哲学为主导;在宗教理论政策上从以限制、监督为主转变为以保护、引导为主。中国学者以唯物史观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开展宗教研究,创造性解释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广泛吸收西方宗教学成果,结合世界和中国宗教的历史与现实,建设了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核心内涵,用以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或影响宗教与社会主义之间关系的调整,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逐渐形成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前苏联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24.
《壮族社会多元宗教信仰研究》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壮学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九十年代以后,逐步从民间文学研究扩大为民族学研究.新世纪以来,壮学又从民族学拓展到宗教学及其他学科,日益丰富多彩.黄桂秋教授便是最早从民族学出发,把视线投向广西民族民间宗教的壮族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25.
牟钟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2)
开发传统智慧丰富现代智慧—读《传统智慧再发现》牟钟鉴最近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王树人与夫人喻柏林女士合写的《传统智慧再发现》一书,洋洋52万言,纵贯数千年,兼综儒释道,内容丰富多彩而又一以贯之,鲜明地突显了中国智慧的特点和优点,若非多年辛苦积累,深沉运思是... 相似文献
26.
《马德新思想研究》是杨桂萍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修订而完成的,是迄今第一部系统研究马德新思想的学术专著,在研究的广度、深度和人物的评价上都有一系列重要突破。杨桂萍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我国许多著名伊斯兰教研究学者的关心和指导。在论文答辩时,专家学者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作为论文指导老师的我,深感欣慰。马德新是清朝后期著名的云南伊斯兰教和回族的领袖人物,又是著作等身的大学者,在当时和后来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马德新一生在学术与政治之间穿行。一方面他潜心研究学术,写下大量有深厚内涵、着力于推进伊斯兰教与儒家思想相… 相似文献
27.
牟钟鉴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6)
谢重光和白文固二君是近些年活跃于佛教史研究领域的优秀中青年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佛教寺院经济和教团史的考察,功底扎实,治学谨严,学术成果累累,已引起海内外学界的注目.他们二人合著《中国僧官制度史》一书,在出版之际,约我作序,表示了对我的信任和尊重.但我的专业在中国哲学,近些年也研究一点中国宗教,只不过对传统宗教和道教稍有涉猎,对佛教则仅有粗浅的了解,于僧官制度更不在行,不是合格的作序者,故当辞之以让高明.无奈谢君恳切相约,难以拂其好意,诚所谓恭敬不如从命,又我对谢白二君所从事的研究专题十 相似文献
28.
仁学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它起始于人类普通的道德情感,并作用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因此,仁学不仅仅是中华文明的精神瑰宝,也是克服当代人类发展过程中种种弊端的重要思想资源.孔子的仁学以其开放、自由的特质确保了与不同文化进行对话的可能性,从而以一种兼容并蓄,融通和合的姿态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通过仁学,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未来和谐、共荣的景象,这也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对于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9.
牟钟鉴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3,(2)
基于文化类型学的视角,将民族分类为原生型民族、融合型民族、衍生型民族、复合型民族、集合型民族。就其特征而言,中华民族属于典型的复合型民族,具有双层结构,同时又是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有力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与稳定,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0.
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互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牟钟鉴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宗教不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却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 在社会政治与文化的层面上两者有许多相容性。宗教至少有五大功能: 政治的、心理的、道德的、文化的、社会福利的, 其重心是起稳定社会精神生活的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维护人民大众的权益, 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应是人民选择信仰最为自由的时代。宗教有正面价值, 也有负面价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的情况是存在的, 为了达到相适应, 必须在理论上明确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相互关系, 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 提高管理干部和宗教界人士的素质, 在信仰上互相尊重, 共同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宪法的尊严, 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完善宗教法规,推动宗教改革, 加强管理干部、宗教理论学者和宗教界人士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