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综合类   43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世纪初兴起的西方现代神话思潮于沈从文的创作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沈从文小说所营构的湘西艺术世界蕴含了诸多神话因子 ,主要表现为 :总体象征模式 ;对人物原始心态、神话思维的现代描绘  相似文献   
22.
回顾了图像压缩编码算法的研究发展历程,介绍了已被广泛应用的几种典型的图像压缩编码算法及其特点,阐述了图像压缩编码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一小波变换压缩编码算法的工作原理及其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3.
死亡意识是陈映真审美创作中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意结 ,它以复杂多元的形态在小说文本中“诗意”地凸现出来。死亡意识的言说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审美模式 ,即作家笔下的人物角色走入“死亡”王国的心路历程都重复着“追求·希望→苦闷·失落→负罪·绝望→堕落·死亡”的轨迹图式。死亡意识的成因 ,一方面是受存在主义的严重影响 ,另一方面是与作家的两次死别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24.
陈映真的艺术特质在根本上是在中国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对西方文学精神和技巧的融汇。这种艺术特质导引着作家创作时选择中西合璧的艺术技巧:把现实主义深沉的笔触与西方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意识流、心理分析等灵动多变的艺术技巧相融合。  相似文献   
25.
调查问卷共设123个题目,内容涉及安徽省大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主观、自我观以及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多个方面并侧重于对调查对象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行为等进行全面客观的描述。研究表明,安徽省大中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上呈明显的正态分布,积极性因素比较明显,应予肯定;消极性因素呈趋中分布,应加强引导,促进其向良性转化。  相似文献   
26.
解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必须首先弄清楚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而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首先来自于马克思。理解和把握本真的马克思是解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内涵的逻辑基点。理解和把握本真的马克思必须走进马克思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生活世界和文本世界,从中概括凝练出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本质内涵,并启迪我们更好地解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在青年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7.
包玉香  王向阳 《西北人口》2012,33(2):108-113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关联性,因为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生产和消费等环节均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从人口的生产属性和消费属性出发,以经济增长理论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人口发展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8.
论感知范围     
最强大的搜索引擎也不是万能的,因为任何人都存在一个感知范围,这就限制了搜索引擎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在经济学中,只有一个商品或服务存在于人们的感知范围内,才会去消费,这使当前的经济模式存在严重问题:人们"想要的"仅仅是"需要的"一部分,作者已找到解决此问题的途径,并将引发经济革命。  相似文献   
29.
在苏曼殊和郁达夫的人生历程中都有过辛酸凄凉的童年和漂泊悲惨的经历,这一独特的人生经历衍生了作家主体的孤独感。为了逃避孤独,他们在无情的现实中构建起有情的小说世界。苏曼殊好用“一男择二女”的情节模式,郁达夫则选择了“一厢情愿”的情节模式。自卑情结形成的“弱势心理”使他们把爱情理解成“母爱”或“同情”;两人的情爱小说都弥漫着颓废的情调,但苏曼殊的作品在颓废中带有更多的感伤,而郁达夫的小说则在颓废中呈现出更多的唯美色彩。  相似文献   
30.
王向阳 《现代交际》2013,(10):31-31
《歧路灯》使用的后缀“子”多达三千多处,是汉语后缀“子”发展到18世纪的一个断代专书模型。本文分析了《歧路灯》中后缀“子”的语法结构,主要有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子”、形容词/动词+“子”、量词短语(量词)+“子”三种类型,与现代汉语相比表现出同中有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