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志清 《学术论坛》2005,(5):162-166
从盛唐山水诗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沈、宋实乃盛唐山水诗之先声.他们的流贬,使他们的人性与诗性产生剧变,也使他们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诗歌的题材、情感、主题、意境、风格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山水诗的发生机制的变化,使他们的诗风格自然清醇,感情平易真切,充满了生气,也具有鲜明个性.他们写于贬逐期间的山水诗对盛唐山水诗优秀诗人的影响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清丽的美学原则;二是回归还家的意绪和主题;三是方外之趣以及禅宗审美的方式.  相似文献   
42.
《基础教育的战略应对》是王炎斌的第二部教育论著,较之五年前他的处女著《走向新世纪教育论稿》(上海:百家出版社,2000年出版),其视野更加开阔,其思考更加积极,其理论深度和自由度也大为提升,然而可喜的是,其动情晓理的亲切平实的理论形态依然未变.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其体式:既有高屋建瓴的纯学术思辩,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应对.  相似文献   
43.
同是逸气横清秋──从陆游的山水诗中看王维的影响王志清(江苏南通《沿海经济杂志社》)王维的影响具有不可抵御的深刻而侵入肌肤侵入骨髓,虽然陆游反复标榜诗学陶潜 ̄①,然而却终于更近王维。英美现代派奠基人之一的艾略特在论文名篇《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指出:“任何...  相似文献   
44.
王维送别诗与其山水诗、边塞诗一样,代表了盛唐诗的最高成就。文章从“功名情节”、“节义精神”和“至真性情”三方面概括其送别诗的内容题旨。笔者认为,王之送别诗不仅生动地展示了光耀着盛唐气象的广阔社会生活图象,还生动地表现了盛唐优秀分子的健康心理和高洁人格。文章的第三部分重点发掘了其山水诗慷慨激切、格调奇高的风格特点,揭示出诗人多方面的开拓性建树以及对于诗美学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45.
《河岳英灵集》与《唐贤三昧集》二选本乃盛世人选盛世诗,均以休闲主题、清远风格为正宗和主体,竟然都不选杜甫,尤其是《三昧集》连李白也不选,这反映了二选家的高度诗美自觉。殷、王士二人选诗的趣味,固然有其性格、文化及美学上的诸多原因,但是,最本质的原因还在于盛世太平气象的深刻影响,是盛世时代性质有形无形的趋导和规范。结论是:盛世自有盛世的时代意志,盛世选本自有盛世的美学形态,盛世选本自然应该折射出盛世的光影。  相似文献   
46.
1982年三家台村的部氏族人被政府部门确认蒙古族身份,2002年该村成为湖北省唯一的蒙古族村。当地流传的族源传说——陈美所传说历时30余年,不同历史时期的陈美所传说的文字记录与相关评述彰显出其变迁轨迹,从知识生产与对象互动的理论基点出发考察该传说的变异性,不同阶段提及的陈美所传说对应着当地族群不同的利益诉求,整体呈现为一个当地族群与外界互动的生动而丰富的传说动力学个案。  相似文献   
47.
乐府研究的"音乐视角"取决于乐府艺术、乐府文学的"音乐性"。"音乐视角"的研究目的在于从音乐的角度揭示乐府文本形态的成因。"音乐视角"既包括与曲调的产生、特点、流传相关的内部音乐要素,也包括宫廷音乐建设、音乐消费风尚、音乐观念等外部音乐文化因素。乐府音乐与文学的一般关联体现在六个方面,涵盖了从乐府文学创作机制、创作过程到流传演变等各个环节。乐府"音乐视角"的学术总结,有益于"乐府学"的规范开展。  相似文献   
48.
"谪仙"自我,是李白蓄谋深远的一种"政治"策略。李白自身的个性特点,原本就极易产生精神偏执的病症,而其硬要往政治上发展的人生定位,使其生成了越是走不通政治而越是要走的精神偏执。"谪仙自我"的自我设计和角色错位,则助长了他的精神偏执和人性扭曲。"谪仙"自视,这种宗教情感的支撑,让李白始终感到自己有一种超人的伟力,也进入了仿佛一夜卿相的政治迷幻。因此,诗人天马行空的狂狷,独来独往的漂寓,加之其诗神异浪漫的色彩,则将其"谪仙"身份演绎得恰如其分、真实而生动,也使其诗人的浪漫天真具有悲剧性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49.
以梁武帝为核心的萧梁宫廷音乐建设雅、俗乐并重,富于新变特征,直接促成了萧梁时代乐府诗的总体繁荣,推动了汉魏旧曲的创作热潮以及吴声西曲的宫廷化历程,产生了新的俗乐歌词体式、风格和新的俗乐创作方式,由此反映出宫廷雅俗乐建设、宫廷音乐审美旨趣与乐府诗发展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0.
齐梁时代音乐消费的高涨与其时社会风气的奢侈和清商新声的发展关系密切。齐梁音乐消费的主体包括市民阶层和上层贵族,民间自由活泼的音乐消费情境和上层社会奢华、精美的消费情境说明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影响。齐梁音乐消费直接推动了包括清商新声和中原旧曲在内的乐府诗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