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9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41.
王政 《决策探索》2011,(14):25-26
我国创业投资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既面临着非凡的机遇也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向世界上创业投资发展较好的国家借鉴成功经验非常重要。政府在创业投资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投入创业投资领域的资金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政府制定有效的政策可以为创业投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2.
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大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的重头戏,也是培养出思想先进、政治可靠的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大学生党建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新时期创新大学生党支部建设进行探索,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3.
一、人生的感伤作为人所面对的客体以界(山川、水流、日月星辰),虽然也发生着缓慢地变化,但和一个“个体人”的生命相比,它是“无限永恒”的.这“无限永恒”的存在会反过来显衬出“个体人”人生的短促、流逝、消亡与微不足道.使词人便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东坡<阳关曲>)“锦江好在,卧龙已矣;玉山无恙,跃马何之”(陈人杰<沁园春>)“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王沂孙<长亭怨慢>)词人感到,个体人无法与自己生活的自然环境相始终,青山、斜阳、东风、明月,蕴含着无限发展的生命因素,多愁善感伤春悲秋的词客们产生了不可企及的叹谓,以及“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的生命悲感.愈是觉得生命及人生的有限,也就愈是触发青春凋零,时光流逝的珍惋:“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曹组<忆少年>)  相似文献   
44.
本文认为<诗经>祭祀诗中体现了一种人与神交流的语辞传递方式,即通过巫身份的"祝"将人语呈告于神又转述神对人的赐示.此情形在其它先秦典籍中也可见,好象有一个固定的"对话框",人神"对话"多用之.  相似文献   
45.
论曹雪芹文化心理层面的深刻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痛苦的人生反思及其具体内容汉民族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绝少“游牧气”,生活依赖于固定的土地,日出而作,日入而返(归家),具有强烈、稳定、持久的“家”的观念。“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夕鸟兮争返”,“迷途知返”:“返”的观念以及“归去来”的“返(家)”的行为模式恒久而稳定地内化、积淀到人们心理结构中。儒家学派又将这种“返”的观念模式引伸到人生历程的观照、审思活动中,构造了“个体人”反思、反顾自我人生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46.
古之军旅祭典祃祭在主祭之神上有一个迁变的过程。本文把柳宗元两篇反映祃祭的祭文放在上述背景中作以观察,以见其趋变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7.
中国戏剧的发展经过长期的蹉跎,入元,进入了它的妙龄时代。这一艺术实践活动的大发展,增大了戏剧审美活动的速度,从而使得戏剧审美理论结束了它的萌生时期,以理论的胎体正式分娩了。本文仅对这种理论形成的标志、途径以及理论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粗陈己见,以求正于海内。  相似文献   
48.
古之军旅祭典祃祭在主祭之神上有一个迁变的过程。本文把柳宗元两篇反映祃祭的祭文放在上迷背景中作以观察,以见其趋变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9.
戏剧审美理论在唐宋时期已开始萌生,其基本特点是:雏型的戏剧艺术刺激、作用了人们的感官,启动了人们对于这一事物的认识性活动,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直观地获得了关于它美学属性的感性知识与经验;而这种感性知识与经验终未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与这一基本特点相联系的是:这一时期人们对戏剧艺术的认识活动,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夹杂、附属在戏剧欣赏活动的感受中;戏剧艺术理论家就是戏剧观众,戏剧观众就是戏剧艺术理论家,戏剧活动只是在孕育着理论家的起来,但还没有起来,人们得到的感性知识与经验也不是什么主动地考察,而是一种被动的戏剧观感,此其一。其二,这种  相似文献   
50.
MOOCs的快速发展引发教育改革浪潮,传统大学课堂教育如何充分利用MOOCs资源,高效地实施混合模式教学,成为新兴研究方向.目前对基于MOOCs的混合高等教学研究还很少,本文提出基于MOOCs的程序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并于2015年春基于“学堂在线”的MOOC课程“数据结构”相关资源,在重庆交通大学的《数据结构》教学中实施混合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表明,基于MOOCs的混合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