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0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从人力资本配置制度角度分析了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流动问题。在城市,农村流动人口之所以不能有效地通过职业转换实现社会地位的改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行的人力配置制度已经为农村流动设定了不平等的社会流动机会,从而进一步影响第二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流动。这里从教育体制、培训制度、单位制的人事制度以及生产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农村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获得与他们的社会流动的关系。结论是,仅仅改变户口制度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系统地改革人力资本配置制度;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对他们获得更多的社会流动机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2.
当今的社会发展问题己经引起广泛关注.借鉴西方社会发展的实践和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研究中国社会发展问题也尤为迫切.今年夏天,几位专家会聚到国家计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讨论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问题.应本刊编辑部的邀请,他们从不同角度撰写了文章,于是便有了以下一组笔谈.本刊将不定期地开辟专栏,欢迎各方面的专家参加这一理论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53.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在导致城乡差别不断拉大的同时,也加大着城市化自身的难度  相似文献   
54.
一、家世与生活的时代阎若璩,字百诗,号潜邱。先世居太原,五世祖时始居淮安。其祖父世科,明万历甲辰进士,官至布政司参议。父修龄,以诗名家,兼营盐业。康熙十七年,若璩曾应博学鸿词科不第,后入徐乾学主持的史局,参加修《大清一统志》。晚年时康熙南巡,曾召他晋见,后世宗把他请入京师,以优礼相待,不久病卒。若璩生明崇祯九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即1636—1704)。在世时与当时学者顾炎武、马骕、徐乾学、汪琬相交往。阎若璩生活的时代正是明末清初之际,社会历史和学术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出生时,明末农民战争已经爆发,并以燎  相似文献   
55.
农村产业扶贫政策作为国家在贫困地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核心是在农业生产层面对小农逻辑进行全面改造,即从“为生存而生产”向“为市场而生产”转型。 但是,旨在“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的产业扶贫政策,并不能达成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乃至遭遇失败,产生了“小农境地”。 本研究对一个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实践进行了历时和共时的分析,揭示了为何政策实践会陷入“动员—失败—再动员冶的困境,讨论了相关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围绕“国家、农民和市场”关系,通过对产业扶贫政策的反思,发现国家在“改造农民”和“驾驭市场”方面面临的双重困境,原因在于政策定位和聚焦不合理。 由此本文提出了产业扶贫政策应该进行“服务转向”,即要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性服务提供、农民技术培训等方面为主,将政策焦点转向生产软硬环境的建构、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 “服务转向”也意味着将农民的需要和利益诉求放在核心位置,这包含着农民赋权的维度,因为只有构建了自下而上的政策参与渠道,才能够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使他们以积极的方式参与决策和作出政策反馈,而不是只能以“弱武器”的形式进行抵抗。  相似文献   
56.
论西方国家的授权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授权立法,又称委任立法,指国家立法机关将其部分具体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或其他部门行使的一项法律制度。授权立法起源于西方,进入本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立法内容的专门化等原因,授权立法被西方发达国家较为广泛地采用,因而获得长足的发展。经过上百年的实践,英、美、法、德等西方国家在授权立法方面已建立起比较系统的法律制度,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57.
统合:透视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新框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迁,延续了几千年的超稳定结构被消解了,渐渐地出现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结构形态,即初具现代化雏形的社会结构.在社会结构中,阶级阶层结构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对阶级阶层关系的研究应当是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巨大变迁的最佳切入点.面对学术界将阶级和阶层研究对立起来的问题,从中国的现状出发,把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统合在一起,用统合式的框架来透视和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可以得到较为恰当的解决.  相似文献   
58.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关系变迁中的非均衡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春光 《社会》2005,25(5):58-77
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与秩序的关系问题。在快速的经济发展中,中国社会是否会出现失序呢?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社会的秩序问题呢?有学者用“断裂”和“失衡”来描述它(孙立平,2003;2004);也有学者认为“社会紧张”在最近一段时期内难以消除(李强,2004)。“中国总体性社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解体,整个社会被切割成无数的片断甚至原子,也可称之为社会碎片化”(孙立平、李强、沈原,2004:61)。还有学者认为,当前中国已经出现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雏形,但是结构并不合理,存在着引发社会危机的结构性因素(陆学艺,2002)。尽管对当前中国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介绍了MAERZ双膛竖窑生产工艺,总结了莱钢MAERZ石灰窑窑体制作、安装方法,优化了MAERZ窑的安装工艺,解决了筒体段节同心度、筒体轴线控制及其焊接变形控制等问题,对于同类工程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我国农村现代化阶段性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划分为起步阶段、小康阶段、富裕阶段和发达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目标和实现程度进行量化分析和研究,建立了我国农村现代化阶段性目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由10个指标构成,它们是我们根据充分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在借鉴和综合了国内外现代化特别是农村现代化的实际经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定的,分别从经济非农化、人口城市化、生活质量科学化和高水平化、生活方式和人口素质现代化等五个方面测量我国农村现代化阶段性目标的实现程度。然后,本文对10项指标进行分阶段的综合的单项评价,结果发现:起步阶段和小康阶段对我国农村现代化具有的重要性可以说超过后面的两个阶段的作用;城镇人口的比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的比重和人均年生活用电量等指标比恩格尔系数、第一产业比重、电视机家庭普及率等指标实现起来困难些;指标的实现还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别。据此,文章最后认为,当前在继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重点解决好推进农村城市化、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保持农村区域发展平衡等四个重要问题,以此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各个方面建设同步推进的合理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