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47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8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异常波动停牌是证券市场常见的价格稳定机制之一。已有研究对异常波动停牌的实施效果没有得到一致结论,支持者认为投资者能利用停牌对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和修订,促使形成新的均衡价格;反对者认为停牌阻碍了投资者把潜在需求转化为交易,进而导致复牌后更高的交易量和价格波动。在中国的异常波动停牌制度是否应该被取消的背景下,探究异常波动停牌制度对价格发现过程的影响,对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采用理性预期框架,引入噪音交易风险和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区分异常波动的原因,探讨不同条件下实施停牌的市场出清过程。一方面,异常波动停牌有利于增加市场交易者数量,从而降低定价误差;另一方面,异常波动停牌会增加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使定价误差增大。基于这一逻辑,构建一个包含出清时间间隔、知情交易者学习过程和信息摩擦的市场出清模型,分析异常波动停牌对价格发现效率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①由于噪音交易风险较高、资产价值不确定性较小导致的异常波动停牌,虽然有利于降低流动性风险,但会降低价格发现效率;②由于资产价值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较低的噪音交易风险导致的异常波动停牌,虽然有利于提高价格发现效率,但增加了流动性风险;③同时满足噪音交易风险较高和资产价值不确定性增加导致的异常波动停牌,既有利于提高价格发现效率,又降低了流动性风险。总体来说,停牌实施效果的关键在于噪音交易风险和资产价值不确定性的大小,对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股票,停牌有利于提高价格发现效率;而对于噪音交易风险较高的股票,停牌有利于降低流动性风险。         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完善交易制度和提升中国金融市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金融市场中,连续竞价市场不一定存在市场均衡,极端情况下会出现市场崩溃,因此异常波动停牌制度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2.
组合预测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运用组合预测思想,提出了一种将统计方法与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组合预测方法,并应用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估中。实证结果表明新方法的预测精度高于任何一种单独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中国股市流动性与波动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下的流动性与波动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关于流动性与收益率及流动性与波动性之间的实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股票的市场中流动性与波动性存在着一种正相关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了中国股市的价格行为。  相似文献   
54.
资产证券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金融工具之一。就目前我国来讲,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税务制度等方面尚难以对资产证券化形成支持,这将成为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在借鉴发达国家运用证券化融资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税务问题,并结合资产证券化本身的特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55.
中国股市已实现?系数的特征分析与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已实现波动方法对上海股市404 只股票的周?系数进行实时估计,分行业对已实现周?系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科技行业的?系数同其他行业的?系数有显著性差异。探讨了股本与行业因素对不同模型预测?系数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平均绝对预测误差MAE和均方预测误差MSE表明预测精度有随着股本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并且保守型行业预测精度要普遍好于高科技行业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6.
本文基于信息非对称模型研究了上海股市的交易行为与股价波动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平均每笔交易量比交易频率包含更多的波动性持续信息,对波动性具有更好的解释能力,而且不同规模的交易对波动性冲击不同,其中最大笔交易对波动性的冲击最大.上述结果表明,我国股市中的量价关系是与信息非对称模型一致,而私有信息交易(大笔交易)可能是我国股市中个股过度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7.
资产价格跳跃行为是连续时间金融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Ait-Sahalia成功将跳跃研究视野由狭义事件驱动有限活跃跳跃扩展到广义订单驱动无限活跃跳跃层次的基础上,对阈值多幂次变差模型(TMPV)广义跳跃系列问题研究中存在的阈值时变性问题进行了改进,对其尚未讨论的广义跳跃行为属性存在的采样频率依赖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超高频率下的广义跳跃行为的属性特征进行了刻画,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股票的跳跃行为属性特征,结合实证结果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8.
以Hasbrouck的交易信息含量(PIM)作为衡量信息非对称程度指标,构造基于PIM的零投资组合,代表中小盘股票中证500样本股票零投资组合获得显著的信息风险溢价,并且能够被Fama-French三因子、动量因子和流动性因子解释。以交易信息含量作为信息因子的代理变量,回归分析表明它对基于PIM构造的投资组合的平均收益率没有显著的解释作用,表明中国证券市场上信息风险定价作用不稳定。  相似文献   
59.
从短期抑价和长期超额收益两个价格表现方面分析了我国新股首日大单交易的特征,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了大单持有者信息优势及影响大单交易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正处在“新兴+转轨”的中国市场,整个IPO抑价水平一直在下降中,IPO的平均超常收益都显著大于零,平均超常收益有增长趋势;新股首日大单持有者在信息上相对于小投资者并没有信息优势,中国IPO市场竞购者不是长期投资者,他们做如此频繁的大单交易,目的在于获得短期收益;首日回报率和发行募集资金总额是影响大单交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0.
以620家中国上市公司1998-2005年间财务数据为样本,对其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行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采用固定效应方法对部分调整模型进行估计,验证了该理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解释能力。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确以每年大约40%的速度缩小真实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差距,调整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负债的变动。公司其他的特征变量如资产收益率、资产折旧率、公司规模和股权结构等都对动态调整过程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