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主权范畴再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主权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国际政治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加带来了新问题 ,二是由于全球化的新进展。本文的讨论包括两个方面 ,即主权范畴的基础作用和主权范畴的充实与进化。  相似文献   
22.
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正日益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方兴未艾的一个探索领域。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中国国际政治学界都需要在这一领域有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投入。一有关国际组织与中国之关系的理论研究,迄今为止缺乏现成的分析框架,这与国际制度理论本身的不完备是有联系的。后者若从20世纪80年代前期克莱斯勒(S.Krasner)主编《国际制度》和基欧汉(R.Keohane)所著《霸权之后》两本书的出版作为起始点①,至今不过20年的时间;尽管这一理论学派算是国际关系学框架内发展较快的分支,专家们仍然不认为它已到了成熟的阶段②。至于在…  相似文献   
23.
国际格局与世界政治演化趋势首先可以预判的是,国际制度的网络化进程不可阻挡。冷战结束、两极对抗消失之后的最近二十年间,传统的冷战思维和集团对抗方式受到广泛批评,而有助于代表多数国家和地区意愿  相似文献   
2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对外关系领域处于持续而重大的转型之中.从中国与邻国及周边地区、第三世界、西方世界、多边组织及机制之间的关系,到中国国防现代化、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应对,再到中国中央政府的对外援助和国内各地方的国际化进程,直至全球化观念在中国的植根进程以及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转型等十个不同的方面,可以透视出;中国外交已经由政治意识形态统治一切、隔绝于国际市场之外逐步转变为熟悉国际市场动作、受国内经济重心之引导.在大国外交的背景下,中国的外交转型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线性思维到多维度观念、由传统的斗争哲学到新时期的"以两手对两手"、"和而不同"等复杂战略的转换过程,是中国从国际体制外的自我封闭者甚至对抗者到进入国际体制内和大国关系结构中的重大利益攸关方的提升过程.  相似文献   
25.
国家利益再思考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国家利益的界定 ,有内在的和外部的两方面因素。所有这些因素中 ,既有给定的、不会改变的内容 ,它往往决定着国家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外交的基本方略 ;也有不断变化的内涵 ,它可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主要指广义上的社会生产方式和国家政体形态 ,外生变量主要指一个国家的外部环境所包含的各种相关成分。从某种意义上讲 ,国家利益实际上是一种综合加权指数。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负有更大国际责任的国家 ,因此在思考国家利益之际 ,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以多维的视角确定国家利益及寻求实现自身利益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6.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亚洲金融危机的最新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亚洲金融危机的最新印证王逸舟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后果说起,探讨了目前仍在继续的亚洲金融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由国际货币基金体现出来的国际组织的力量,亚洲一些国家出现的社会情绪和政治动荡,以及国际政治和安全形势的某些新动向,均...  相似文献   
27.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讨论,在中国已进行了好几年,应当说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研究进展基本上是同步的.我们有了自己的论文、专著和丛书,有了专门的研究中心和各类政策建议,甚至有了亚洲第一本(也许是世界上头一部)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教科书.这方面,以余潇枫教授为首的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功不可没,值得嘉许也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28.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三种需求的寻求及其平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有三项基本的利益与需求。这三项基本利益及需求是:第一,发展利益及需求,即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目标,争取有利于改革和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1];第二,主权利益及需求,即保障领土、边界和基本主权不受侵犯,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努力逐步实现国...  相似文献   
29.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两个学科,在近半个世纪里不相往来,现在正重新关注对方。为落实“和谐世界”这一新的外交战略理念,为应对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国际问题,两个学科的合作成为当务之急。为此,《中国社会科学》和《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两个编辑部于2006年12月9—10日在北京召开了“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科合作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外交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余位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学者汇聚一堂,展开热烈的讨论。本组专题,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王逸舟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朱锋教授、厦门大学法学院刘志云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张胜军教授和厦门大学法学院古祖雪教授的五篇文章,反映了本次会议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30.
提出了很不错的研究视角,得出了很糟糕的结论。 “文明冲突论”有基本出发点的错误,有许多不值一驳的判断,然而,在笔者看来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个以往鲜为人用、如今却颇具价值的视角,恰恰是这个视角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观察点,并引发了连绵不息的争论。这个视角简单说就是,把冷战后的国际关系置于一种“大文化”或者说“大历史”的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