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中国小说与戏曲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小说里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角色特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系统则表现为某种力学结构模式。明清英雄传奇小说就常常是由外敌(入侵者)、皇帝、正统英雄(忠臣)、小人(奸臣)和喜剧英雄等五种角色构成,这几种角色分工明确,各有负载,又相互兼任,共同合作。角色之间的相互牵制和冲突,特别是正统英雄和喜剧英雄之间的冲突互动,构成了这类小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22.
小说观是存在于作品和批评中的对小说的基本看法。中国古代主要存在两种小说观, 一种是主张粗陈梗概、依实照录、教化劝戒的正统小说观, 一种是主张虚拟和娱乐的通俗小说观。它们虽然在小说的功能、创作方法方面相互对立, 但在根底上它们又是相通的。一个实中有虚, 一个虚中含实; 一个教化兼具谐谑, 一个娱心亦且劝善。这两种对立同一的小说观既反映又规定了整个古代小说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23.
罗书华 《学术界》2012,(11):95-101,284
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发生,包括了三方面的原因:在权力地位上,不满于李东阳等馆阁文臣的压制,在文风上不满于三杨以来流行的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台阁风格,在思想上不满于越来越占统治地位的宋明理学及其对文学的侵蚀。复古运动既包含对当代馆阁文臣的挑战,也包含对开国之初三杨台阁文风的批判,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对明代以来更加强化的宋明理学的反思。它们与心学一道构成了当时"厌常喜新"的社会新思潮。  相似文献   
24.
本文认为,史传作为叙述文体,它的生产动力主要有第二自然的召唤、发抒个人情志和垂鉴以劝戒三种动力。人类本质力量中创造第二自然的冲动和需求,是史传产生和发展的深层的、也许并非每个撰述者都会意识到的动力;撰述者情志的发抒、生命的对象化是史传生产更为真切、实在的动力;垂鉴与劝戒则是史传生产更为显著、且堂而皇之的动力和目的。这几种或里或外的动力合成了一股强烈的驱动力,带来史传的繁荣。  相似文献   
25.
讲史是处于史传与章回小说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在角色创造方面,它一改史传的重事轻人、重言行轻形貌、重教化轻传奇的倾向,开始重视角色的形貌叙写,角色的传奇色彩也更为浓厚,初步实现了事件中心向角色中心的转变,为章回小说的角色创造作了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26.
体 例“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刘知几《史通》)史传的发展,从这一角度来说,也就是寻找最佳体例来更好地反映第一自然或建构第二自然的过程。要清晰地厘定史传发展过程中体例的阶段性,无疑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早期的史传既是片断的,也是混一的,它既可能是编年的,也可能具有某些纪传色彩,当然,它同时也可以说具有纪事本末的某些性质。与此相应,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之孰先孰后也就难以断定。然而,若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顺序来看,则可以说编年体在先,纪传体随后,再后纪…  相似文献   
27.
作为中国散文学的初始阶段,战国时代散文学为后世散文学的发展方向作了基本规定,后世散文学的思想、方法都是由此而来。显然,要了解中国散文学的脉络,不能不从先秦散文学开始,不能不对战国时代的几部重要的散文学著作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28.
罗书华 《船山学刊》2012,(4):132-135
唐宋派是作为李何七子的反对派出现的,然而,他们在恢复文道的同时并没有表现出对文法的轻视。相反,在文法探索上他们也获得了超越前人的成果。唐宋派文法论包括三个层面,即文辞层、神理层与本色层。这样的文法论既讲文法,又没有停留在形而下的篇法、句法、字法层面,它们通过神理层与本色层直接与道相通。证明了重道未必要轻法,重法仍然可以合道。后来的公安性灵说与桐城派义法说对他们的文法论多有承继。  相似文献   
29.
在文道关系上,朱熹针对此前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的主流观点,提出了“文从道中流出”的新文道观。两种命题字面差异不大,实质却大异其趣。“文从道中流出”更加坚定地站在道理的立场,更加强调文道的一体性,说到底是“理一分殊”哲学思想在文学领域中的反映。它是理学的扩展,对文学有压抑,但从某个角度来说又对散文学有所提升。这种在理论上十分完满、周延而不免矛盾的文道范式的出现,是传统文道理论的一个重要绾结。  相似文献   
30.
中国山水散文发展可分三个层级,第一级以郦道元为代表,第二级以柳宗元为代表,第三级则以袁宏道为代表。第一级山水主要是作者客观叙述出来的静物,而且往往是有山水没人物;第二级山水,作者常用比拟的手法,山水也显示出灵动之性,而且山水中也可见到更多人物的踪迹。袁宏道将比拟手法发展到更加纯熟的境界,山水显示出更为郁勃的灵性,不仅如此,他的山水主要是作为人的对象存在,人才是山水散文的主体,这就将山水散文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第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