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5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8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15篇 |
人才学 | 9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77篇 |
理论方法论 | 12篇 |
综合类 | 175篇 |
社会学 | 24篇 |
统计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发挥极其重要 ,它直接影响到译品的质量。从互文性的理论出发 ,可知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兼具读者———阐释者———作者三重身份 ,译者应从这三个不同的层面来提高自己的素质 ,把握住其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62.
63.
青海的人口问题与粮食问题,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于振兴青海国民经济,对于大规模的开拓青海。不管怎样排列,都是两个比较重要的战略性的问题。人口与粮食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的经济水平和一定的人口数量条件下,人们需要消费一定的粮食,所以,人口与粮食就形成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64.
由于过度消耗化石燃料所导致的全球变暖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引起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本文通过分析新疆绿洲农业模式的现存现状和利弊条件,最后提出了适合新疆绿洲低碳农业发展的具体模式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5.
舒大清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6):7-14
《左传》中童谣类繇辞,采用神秘的形式,但是透过这种表面的形式,还是可以看出其特别的运行机制:采用神秘与理性预言结合的方式。在两元结构中,神秘的一元似乎只表现为非理性的外观,但也夹杂了理性的成分。因为神秘技术操纵者的下意识部分,实际也受其思维理性部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舒大清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3):54-55
过去注家解释《天问》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四句字面意义基本准确,但是不能定为何人何事,仍是不得其解,根据这四句在《天问》中的语境和历史文献考证,可以确定为周公故事。 相似文献
67.
以“灵”作为理解山之存在价值的关键,僧侣、乡民和士人有关“灵”的观念与实践共同构筑鸡足“灵”山的多个面向。“灵”的不同观念来自不同的宇宙观传统,这些不同的传统在鸡足山交错互动,既可以看到不同文明之间的横向关联,又可以看到文明内部大小传统在纵向上的互动转化。文明的共生是通过在差异中建立联系、在冲突中寻求对话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8.
略谈蒙古民族对元代历史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文化是由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指出:我们中国“共有数十种少数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是都已有长久的历史。”(《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论十大关系》)。蒙古民族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对缔造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过卓越的贡献。 蒙古,《旧唐书》作蒙兀,《新唐书》作蒙瓦。起初居住在我国东北额尔古纳河流域, 相似文献
69.
自1683年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以来,博物馆体系经几世纪演变愈发完善,逐渐掌握话语权。但博物馆怀疑论的声音却从未销声匿迹,怀疑者们从博物馆剥离了作品的原初语境和改变了作品应有内涵出发,质疑着博物馆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但17世纪以来,展览形式的诞生和体系的不断成熟,为博物馆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也为博物馆反驳质疑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本文从展览视觉层面的整体效果和内在阐释的整体性两方面出发,讨论展览对于博物馆存在于公共视野必要性的支撑以及对于其作为知识生产场域价值的保证。 相似文献
70.
毛泽东主席子秒的两首词《归国谣·今宵月》和《贺新凉·挥手从兹去》,第一次发表于《中国风》创刊号(1992年11月出版)。本文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包括:《归国语》的写作时间当在1921年6月底、7月初,全词描写的情景都不是写实,而是革命浪漫主义的虚拟、借喻和象征;《贺新凉》有其相对独立存在的价值。意义和魅力等等。《中国风》创刊号在“本期导读”中写道:“毛泽东诗词五十首相继问世后.中外读者都翘盼着还有新的开掘。现从丁玲珍藏的遗物中欣喜地发现她保存的毛泽东手迹三幅。本刊为了庆祝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现首次发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