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篇 |
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篇 |
民族学 | 1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35篇 |
理论方法论 | 4篇 |
综合类 | 78篇 |
社会学 | 3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1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陶季邑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2):18-21
战后印度尼赫鲁和新时期中国邓小平的不结盟思想具有许多相同点,其相同点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代发 展中国家不结盟外交理论与政策的一般特征。两者的不结盟思想亦存在一些不同点,其不同点反映了独立后印度 和新时期社会主义中国不结盟外交理论与政策的各自特色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2.
陶季邑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588-593
张之洞的思想对民国初期的孙中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一,在政治上,张之洞提倡“将海南建省”,这促使孙中山主张“将海南建省”;张之洞提倡为官执政需直言进谏和有风骨,孙中山继承和发展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他鼓励革命者和国家工作人员要有勇气,要为国民尽忠竭力。其二,在经济上,张之洞主张自行设厂以“固国本”,孙中山继承和发展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他认为在维护国家利益尤其是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落后中国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包括借外债和允许外国来华投资)以振兴中国实业。其三,在军事上,张之洞极为重视军工制造,兴办了湖北枪炮厂,孙中山继承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主张将此厂恢复和扩大。其四,在文化教育上,张之洞重视新式学堂,在湖北兴建多所新式学堂以“教育人材”,最终“造成楚材,颠覆满祚”,这促使孙中山主张要多兴建新式学堂以培育更多近代人才从而有利于治国经邦。总之,张之洞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国初期的孙中山,而且这些影响在当时基本上是积极和具有进步意义的。不过,孙中山在受张之洞的思想影响时亦存在一些不足,但这是次要的,瑕不掩瑜。研究张之洞的思想对孙中山的影响,既反映了张之洞的思想影响深远,又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孙中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3.
陶季邑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281-290
冷战时期,尤其是后冷战时期,美国研究者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包括其成因、内容和特点及其历史作用均作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大体上符合实际情况的观点,从而有助于国外深入研究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对当今中国学术界进一步研究这一课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美国研究者在上述探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4.
105.
人类社会从横向上划分为三种类型的社会形态:以自由自在劳动为特征的农耕时代,人们在土地上尽情挥洒个体的主体性,坚信智慧存在于过去;能力本位论的工业社会里,掌控着纯技术理性的人们,迷恋于科学技术,装载着彻底的速度和效益:到了知识经济为劳动对象的后现代社会,铺天盖地的信息再显无休止的拷贝和复制所带来的惊叹.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到了80年代已席卷欧美世界,它所张扬的是一种特殊的历史风格,即所谓的后现代性(modernity);它不是一个时代,是反思现代性弊端的思维方式,以颠覆现代性知识体系为由,追求不确定性、碎片化的飘忽不定.在教育领域,后现代主义提供了关注教师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话语基础. 相似文献
106.
陶季邑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5):489-492
薛龙教授2003~2009年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担任副主任,2009年退休后迄今出任美国萨福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兼历史学教授, 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 侧重于近代中国东北史, 还注意研究中国平民文化。他认为, 民国初期, 中国虽然军阀混战, 但同时又是一个颇有活力、 处于创造和建设中的社会; 历史上中国和日本在文化方面大相径庭; 中国的崛起或发展非常地迅速, 但目前的中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世界的未来发展机会在亚洲; 希望中国继续和平地发展, 并在国际社会里充分地受到尊重; 更希望中美两国长期和平共处, 这对两国和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108.
论邓小平的不结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季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4):1-6
邓小平的不结盟思想 ,博大精深 ,既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 ,又结合了新时期中国国情 ;它极大地丰富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理论 ,至今仍然对中国外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邓小平的对外战略“韬光养晦”不能理解和翻译为“待机而行”或“等待时机” ,而应该理解和翻译为“抓住时机 ,发展自己” ,“少管别人的事”。 相似文献
110.
近几年来,舞计审计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此同时,审计心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也是现代审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审计的心理学的现状着手,浅探审计心理学在审计中的作用,并从舞弊审计这个小的切入口来分析舞弊审计的犯罪动机和目的。最终实现实践上的升华,从而给予审计一些实务上的措施帮助,实现审计实践工作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