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0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4篇 |
劳动科学 | 5篇 |
民族学 | 13篇 |
人才学 | 27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23篇 |
理论方法论 | 19篇 |
综合类 | 285篇 |
社会学 | 68篇 |
统计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王安石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现有的宋人笔记小说中,王安石的形象以负面为主,主要表现在:诡异的出生,性格执拗、强忮,心胸狭窄,祸国害家,等等。造成这一负面形象的原因在于:与宋代党争有关,南宋初期统治者及其追随者的污蔑,与新学和"诗祸"有关,等等。这一负面形象的形成影响了后世对王安石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552.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史上,司马迁第一个系统地考察了商品经济的特征,还考察了经济与政治、经济与道德民俗的关系,提出了一整套发展生产、扩大交换、富国富家的经济理论,闪耀着朴素唯物史观的思想光辉。司马迁的新思想、新观点产生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强化对思想控制的时候,实在难能可贵,是值得认真清理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53.
554.
五十年代中期学术界关于司马迁生年的讨论,郭沫若、王国维两家之说势均力敌,所以至今两说并存,王说略占优势。近年来郭沫若所主张的司马迁生于建元六年说有高涨之势。学术界继李伯勋的《司马迁生卒年考辨》①之后,有苏诚鉴的《司马迁行年三事考辨》②,吴汝煜的《论司马迁生年及 相似文献
555.
一九七八年川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一期上发表了梁超伦同志的《论自然界的基本矛盾及一般规律》一文。作者“根据客观实在和论述的需要”,提出了正质与反质是自然界的基本矛盾,并认为:“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哲学与自然科学的情况来看,目前还没有这种概念。”因此,照他看来,正质与反质这对矛盾的提出,是对自然辩证法的一个“突破”。我们认为,关于自然界的基本矛盾是自然辩证法研究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的基本原理问题。梁超伦同志努力探讨自然界的基本矛盾的热情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探讨自然界的基本矛盾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论证的基本前提和主要内容在自然科学和哲学上应有充分的根据, 相似文献
556.
<正>战争时期的财政工作在战争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众所周知,在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山东革命根据地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种贡献既表现在人力支援上,更表现在财粮支援上。因此,对山东革命根据地财政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应当予以重视和研究。 一 从抗日战争胜利至1945年底,山东解放区已拥有2400万人口,控制着12.5万平方公里土地,有5个行政主任公署、22个专员公署、127个县、850个区政权;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新解放区开展了反奸清算、减租减息 相似文献
557.
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职业经理人作为一个高收入阶层的月薪大都在1万元以上;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市场价格在80万元左右;有一辆进口车或至少有一辆奥迪、桑塔纳等档次的国产轿车;饮食不超过家庭总支出的1/4. 相似文献
558.
559.
什么是体裁?体裁是文章结构组织的一种稳定的、具体的形式。这种形式是随着文章内容的多样性以及作者对文章所提出的不同的审美任务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在中国,最早划分文章体裁的说法当始于汉末的蔡邕。他在《独断》中,将文章分为两大类:天子令群臣之文和群臣上天子之文。两类又各分四种,前者分为策书、诏书、制书、戒书;后者分为章、奏、表、驳议。到了三国,曹丕对文章体裁作了更深入的研究。他在著名的《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而未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所谓“本”,大致是指文章的基本规则,是一切文章的共同要求。所谓“末”,即指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曹丕之后,历代划分文体的人把文体的数目愈分愈多。陆机的《文赋》分文体为十,刘勰的《文心雕 相似文献
560.
来可泓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5)
叶适(公元1150—1223年),字正则,学者称之为水心先生,浙江永嘉人。他出身于贫穷的知识分子家庭,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高中榜眼,历官宝文阁待制、江淮制置使。他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爱国思想家,永嘉事功学派集大成者。永嘉事功学派与朱熹为首的道家派,陆九渊为首的心学派形成鼎足之势。“乾(道)、淳(熙)诸老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陆两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