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5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5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12.
针对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提出了五种解决途径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以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2 .加强法制建设 ,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3.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4 .改革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 ;5 .建立会计监督体系 ,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3.
焦虑情绪是青少年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常见的焦虑情绪主要有,学习焦虑、社交焦虑、环境焦虑、境遇焦虑等。这些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如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困惑与迷失、家庭因素影响、传统教育的缺憾及不良引导、青少年思维认知方式的影响等。对此,可以从个体引导、家庭、学校教育、自我调适四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干预。  相似文献   
14.
和继全  赵秀云 《民族学刊》2017,8(5):35-40, 105-108
纳西东巴文献往往被标以唯一性和独特性的标签.东巴文献是其创造主体祭司们在各个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积淀,但从历史层次的角度来看,根本上是长期文化互动过程中和其它民族共创的结果.其内部圈层可分解为民间口诵文献的象形文转写、早期本教经文的东巴文翻译、本教藏语音读东巴文献、藏传佛教藏语音读东巴文献、其他民族文献译本等.以往我们在表述某一民族文化事项时,往往带有主观的惯性思维,即是单一群体独创或借鉴其他群体文化后再创造的结果.东巴文献的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哪怕是一些具有唯一性的民族文化也可能是多民族共创的结果.通过对东巴文献内部圈层分析,找到文化共创的主体和客体,是客观认识文化源流和发展脉络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5.
罗兰教授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以及在非洲和中国所做的田野工作,探讨了如何通过一个特定的实物来探索物的形成、物的历史、物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对物质人类学和物质文化,考古学与人类学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层次探讨。其对如何通过发运用物质文化,以及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结合来发展历史人类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同时,罗兰教授也对东亚的人类学,尤其是中国人类学的未来赋予了极高的期望,他认为未来人类学的聚焦点将从欧美移到世界其他地方,欧美人类学不再会被认为是人类学的绝对真理,所以通过欧美之外的一种人类学的新思想,新思维方式有助于未来人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Deriving from a quote in MarcellMauss ' essay on techniques of the Body , as well as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cases from ancient Mesopotamia ,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 and Africa .The author voices his concern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crifice and "materiali-zing".He states that sacrifice can animate , i.e.give life to sacrificial objects and by doing so turn them into subjects or agents who are dependent on the sacrificial process for their flourish-ing.Sacrifice as a life giving act creates a person through eating and feeding the recognition by the subject of its dependence on the source of that creativity .This can be the basis for contrasting it to funerary rites where it is death and the corpse that is envisaged as the sacrifice which is offered in some form as "feeding" the Gods.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框架源于莫斯( Mar-cel Mauss )关于身体技术的论文。其在文中提出,“技术行为、身体行为、巫术-宗教行为作为作用力混合在一起”。换句话说,莫斯认为我们无法在一单一的技术行为中把这些层面分离出来,由此产生的产品反而是那些原本被视为独立行为的一种现实化或者物质化。莫斯写到技术是对包括宗教和巫术在内的某种东西的一个“传统和灵效的行为”。他把技术看成是对主体的身体和思维具有物质性影响的实践。他与休伯特( Hubert )在其关于祭祀的论著中,对此进行了强调。莫斯的灵感主要来自他的朋友葛兰言( Marcel Granet )对道教呼吸术所做的描述,由此提出了一个基于技术上灵效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存货的计价方法 ,不同计价方法的特点及对资产、经营成果等方面的影响 ,并提出了在我国适用的存货计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统计指数的概念、分类、应用等方面 ,论述了统计学教材中有关理论的不足之处 ,进而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对于祭祀的定义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笔者希望能够对祭祀给出一个符合中国内在逻辑的定义,而不是一个来自外界的定义。本文将从祭仪生活( cultual life ),人神间相互的态度着手探讨,我把此称作祭仪生活的一种“语法”。在这里,祭祀仅仅是一个与其它祭仪关系相关的元素。我希望从这个方法论中可以得到两方面的收益。我相信一方面这可以让我涵盖中文语料库中的不同传统,既不否定道教传统、朝廷文化、儒家传统等的相对独立性,也不被它们的独立性所限。另一方面,我可以得到一个进行对比研究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