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63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78篇 |
劳动科学 | 15篇 |
民族学 | 58篇 |
人才学 | 73篇 |
人口学 | 22篇 |
丛书文集 | 751篇 |
理论方法论 | 170篇 |
综合类 | 1525篇 |
社会学 | 308篇 |
统计学 | 1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75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232篇 |
2013年 | 163篇 |
2012年 | 161篇 |
2011年 | 208篇 |
2010年 | 184篇 |
2009年 | 190篇 |
2008年 | 172篇 |
2007年 | 176篇 |
2006年 | 146篇 |
2005年 | 145篇 |
2004年 | 126篇 |
2003年 | 134篇 |
2002年 | 115篇 |
2001年 | 89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5年 | 6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1.
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极重要的举措,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建构,并探讨了利用该模式结合教育技术培训网站辅助管理、教育技术培训资源辅助教学,从而提高培训绩效的实践. 相似文献
32.
33.
个体与共同体的互动关系是社会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核心话语,更是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风险治理的关键性命题。通过提炼空间-关系-角色分析框架可以发现:个体在不同类型社会关系中演绎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行为逻辑,在不同性质空间中亦有不同的关系承载和角色切换。公共卫生事件是社会治理的突发性检验场,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社会实验图景。病毒的人际无差别传播具有较强的空间渗透性和整合性。其间,身体空间、熟人空间、功能空间和公共空间相互交错,本位角色、熟人角色、职业功能角色与公共角色多重演绎且行为逻辑异化,关系蜕化为自保性规避被动性失衡排他性内卷格局。善治愿景下的个体多重角色演绎与共同体良性互动应当区分不同空间性质以避免行为失范,强化依法治国以协调相关各方利益诉求,通过情境学习和责任认知重构疏堵有方,张弛有度的行为秩序体系。 相似文献
34.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当代民谣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现象作了文学性和舆论性的回应,校园民谣就是其中一种。校园歌谣主要指在大学、中学校园私下流传的对校园生活、社会现象进行讽刺批判甚至批评的歌谣。它通过课桌、墙壁、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传播,虽然蕴含了许多文化韵味,但也包含了一些负面内容,这应当引起人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5.
民国初年,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表述上也多与“五族共和”的建国方针相配合、相呼应。其中,1912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更是在历史教科书史上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五四时期,中华民族观念首次被写进教育部门制定和公布的《历史课程纲要》,这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但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使用较多的还是“中国民族”“我国民族”或“吾民族”,而不是“中华民族”。这说明,五四时期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书写还很不成熟。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订的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都纳入了对“中华民族”的书写。由此,自觉运用中华民族的观念成为该时期历史教科书的普遍现象。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中华民族观念,即认为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蒙、回、藏、苗等民族所构成,亦即中华民族所指并非某一个民族(如汉族),而是中国各民族。这表明,中华民族观念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业已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以宏观经济理论为视角,对扩大内需的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析,指出扩大内需政策的作用发挥是建立在各宏观经济政策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7.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日益严重,全球环境不断恶化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着急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首要任务。文章先介绍了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及其基本理念,然后通过分析河北省铸造业的现状,指出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据此提出发展河北省铸造业的一些对策,以期为相关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8.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为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逐渐摆脱了农村人的传统消极因素,向着现代人、城里人的特性靠拢。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产生极其复杂的心理、情绪等一系列新的问题,这对社会的稳定极为不利。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思想困境及其成因分析,提出了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9.
中西与新旧之间: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西方不同,在近代中国,除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外,还存在着文化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分歧在社会制度方面,前者主张全面改革甚至革命,后者主张维持现状或少许改良.文化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分歧在思想文化方面,前者主张西化或全盘西化,后者主张认同、维护传统.中国近代思想家们的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的联系往往是历史的,而非逻辑的,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必然如此的因果关系.一个政治上的激进主义者,在文化上可能是激进主义者,也可能是保守主义者,反之亦然.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都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式形成于"五四"运动前后.我们在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时应坚持如下几个方法或原则: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或原则;二是一分为二的方法或原则;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或原则. 相似文献
40.
作为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一个重要步骤,国家决定从今年起在国营工业、商业、交通等企业实行利改税。把企业上缴利润改为缴税形式,这是对现行财政税收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涉及经济体制的诸多方面,因而要求各个方面作出相应的改革,这样才能把生产、流通、分配诸环节衔接好,使分配与生产、流通过程保持统一,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