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05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79篇 |
劳动科学 | 37篇 |
民族学 | 41篇 |
人才学 | 51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311篇 |
理论方法论 | 95篇 |
综合类 | 921篇 |
社会学 | 199篇 |
统计学 | 5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91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78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86篇 |
2005年 | 88篇 |
2004年 | 94篇 |
2003年 | 83篇 |
2002年 | 86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5年 | 6篇 |
1965年 | 6篇 |
1963年 | 5篇 |
1959年 | 4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41.
石国亮博士的新著<青年国际政治研究的新范式--意识形态视野中的青年和青年组织>,是作者主持的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42.
43.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创新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被凸显出来,技职类大学的创新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际课题。我国台湾地区高校这类教育开始比大陆早一些,在政策的制定、教师的培养、课程的设计等方面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能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4.
贵州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多民族省份,有着异彩纷呈古朴而神奇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作为民族风情重要内容的民族节庆活动更是名目繁多,五光十色。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每年有节日集会1000多次,其中,活动人数在万人以上的有200多次(处),投入节日活动的各族群众达800多万人次。贵州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数量之多,覆盖面之大,参加人数之众,种类之全,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厚,均为国内外罕见。在贵州山区,民族节庆活动弥补了封闭的地理环境和落后的交通给社会交往带来的不便,同时也形成了“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 ,美国新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神话 ,究其原因 ,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与创业资本的互动式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详尽研究分析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形式、特征与运行机制 ,并根据我国创业资本市场现状 ,提出了中国发展创业资本市场的政策取向及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6.
47.
清代四川经学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文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2)
清代四川经学可以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清初四川经学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宋明之学的延续,经学方面很少有影响力的作品问世。中期四川经学有所复兴,但只有到晚清五十年,四川经学才异军突起。从整个清代来看,四川经学虽较江、浙、皖等学术文化大省逊色,但还是在曲折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8.
49.
“感性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经创造性继承费尔巴哈“感性对象”原则与黑格尔否定的辩证法,马克思阐发了“感性活动”的物质基础与能动原则,赋予其三重规定:为生存资料需要的物质生产活动、形成社会关系社会矛盾的物质交往活动、为个性自由推翻现实矛盾的革命改造活动。马克思将人的“需要”机制作为推动和创造原则论证了感性活动从“生存”到“自由”的辩证运动过程,从而揭开了整个社会历史形成与发展之谜,确立了其哲学的实践基础,实现了对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整体超越。而对感性活动进行生存、反思与自由的当代诠释,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论断找到重要哲学支撑,这既从学理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印证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特殊历史性,又在实践层面预示了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性,为社会创造活动提供了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