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随着对社会认知的脑与神经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伴随具身认知科学的兴起,社会脑概念的提出与镜像神经元的发现都使得社会认知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引发了新的争论。在神经科学领域内有关社会认知的主要发现与新近理论假设的基础上,社会认知双重机制假说得以产生。该假说认为,大脑中至少存在两套机制来完成对于他人心理状态与行为的理解。第一套机制是基于大脑镜像匹配系统的研究提出的——具身模仿(embodied simulation);第二套机制即传统心理理论研究中所涉及的“心智化能力”(mentalizing)。该机制存在的证据除了传统心理理论领域中行为研究论据之外,更多的来自于与具身模仿系统相悖的实验研究。社会认知双重机制假说对于社会认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仍面临诸多问题需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2.
理论论是当前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中解释读心现象的主流理论之一,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基于常识心理学的概念体系,理论论认为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他人的心理状态,必须以推断的方式获知他心的存在,并以此解释和预测他人的行为。这种心智化的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理论,它以心理模块的形式预存在人类大脑中,并在后天的叙事实践中得以建构完善。来自神经科学的实验证据揭示了大脑中存在一个心智化系统,该系统以内隐或外显的方式参与读心活动,其所具有的可塑性确保了经验影响理论的意义。迄今为止,读心理论论只能提供框架理论,仍然缺乏一种精确的描述性机制,并有待接受神经科学的系统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