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4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54篇 |
劳动科学 | 10篇 |
民族学 | 26篇 |
人才学 | 29篇 |
人口学 | 17篇 |
丛书文集 | 350篇 |
理论方法论 | 57篇 |
综合类 | 638篇 |
社会学 | 109篇 |
统计学 | 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96篇 |
2005年 | 73篇 |
2004年 | 84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论五四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解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其反封建传统文化的一面多持基本肯定的态度。然而,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在这一问题上也出现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沿袭新儒家的观点,对五四反传统的历史意义及必要性提出了质疑。争论较多的是,五四是否全盘性反传统的问题。这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五四时期的反传统是全盘 相似文献
82.
《信息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理论基础》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由于该专业是一个较新的复合性专业,目前该课程的教学还跟不上专业的发展,如课程的教学大纲、对课程性质的认识、教材、课堂教学等。本文结合对该专业93-97级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3.
如何解释隐现于列联表中的辛普森悖论,如何区分回归中logit变换与probit变换的内在差异与背后假定,是社会统计分析中两大应用性问题.文章从社会统计对象的独特特征出发,认为辛普森悖论与其说是悖论.不如说是反映了分类数据的非线性特征,反映了列联表从高维压缩至低维时的统计信息差异,实质上是欧氏空间的降维问题.同理,在回归分析中,由于分类数据的非线性特征,无论logit变换,还是probit变换,实际上只有在0.2~0.8之间才基本呈现线性,在这个范围之外,两个函数都是高度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84.
85.
程疏影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一般的语言课都离不开“字词教学──分析课文──归纳中心”三个步骤.常见教师先将生字、生词板书于黑板上,叫学生在音解释;再逐字逐句讲解,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最后总结课文,理出中心思想与写作特点.整节课自始至终都由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种教学方法,收效甚差.学生常觉得听教师讲桥头头是道,而自己掌握得很少,遇到其他文章,还是不知从何学起.教育家认为,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宜包办代替.教育者的责任,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课堂教学应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怎样引导学生自… 相似文献
86.
依据人才的市场需求特点、人才培养与人才发展的规律,从差异化视角重塑应用型本科高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结合市场需要,对应用型高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与人才发展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应用型高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目标定位模糊、同质化与专业近视等问题。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要以创新为驱动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实用人才。最后,从特色培育视角,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依据教师特色培养差异化人才等营销专业培养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87.
88.
<正> 近年来,汉魏史学界兴起了一个“诸葛亮躬耕地问题”讨论热,不少人认为诸葛亮躬耕于襄阳隆中。这种说法初听起来,似乎颇有道理,但认真思索,就发现尚有不少疑窦,而南阳说亦非无稽之谈,故下定论为时尚早,实有深入研讨之必要。在此就襄阳隆中说提出几个令人生疑的问题,并略抒浅见,以求教大方。 文献记载是否一致 丁宝斋同志说:“历代史籍文献记载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是始终一致的”对于这种说法,笔者实难苟同。试问:如果史籍文献记载始终一致,何以有清代和今日之论争?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须将一些主要文献记载加以梳析。 相似文献
89.
程信和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本文探讨了比较经济法的科学涵义,对比较经济法理论在中国如何创立、比较经济法在中国实践中如何发挥作用这一新课题,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索性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90.
程飞舟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文贵于新。一篇议论文价值的大小,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立论是否新颖独到。因为求新是人的一种认识欲望,是人类进步的需要。那么立论求新,便成了满足人们求知好奇的阅读心理,使议论文产生社会效应美感效应的必然之举。何谓立论之“新”呢?正如古人所说,有“创造而不陈腐也”。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所确立的论点深刻地揭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