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陈闲珍 《劳动世界》2016,(25):51-51
一向才思泉涌的你突然间江郎才尽抓破头皮也无济于事;做事一向积极主动的你突然间倦怠松懈甚至想抛掉工作;目标一直很明确的你突然间对所有的雄心壮志和奋斗都感到厌倦……职场既然可以“来电”,当然有时偶尔也会来个这样那样的“停电”现象。每个人都会遭遇这样一个黑暗的时期,它伴随着人们生理状态的高潮低潮,每过一段时间,几年或者几个月就有规律地发作起来。  相似文献   
52.
元代文坛“中流一柱”胡祗遹对李白、杜甫是并尊的。他一方面尊崇杜甫的诗艺和情怀,另一方面也能客观指出杜诗雕鑴作为的瑕疵;他一方面尊崇李白的高蹈奔放和自由浪漫,另一方面也对李白雄放其词而忽略政教的诗风略有微词。不过在胡祗遹的内心深处,更向往李白超逸脱尘的生活,有一种明显的“谪仙”情结。  相似文献   
53.
百年杜甫研究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即民国时期、改革开放之前、改革开放之后。无疑,改革开放之后是杜甫研究的高潮期与高峰期,成绩斐然。百年杜甫研究的成绩概而言之有:杜诗文献、文本及杜甫相关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杜甫生平、思想、个性及人格研究;杜诗艺术研究;杜甫文学思想与诗学理论批评研究;杜甫对前朝文学文化的学习、继承、评述及后世对其诗歌的接受、传播以及杜诗鉴赏、普及、传承研究;比较研究;域外杜甫、杜诗研究;杜甫及其诗歌的文化研究;杜学与杜诗学的建构;各类研究综述、概述;有关杜甫研究的团队、平台、阵地建设。百年杜甫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重复研究是主要不足之处。需要拓展的方面:一是大量宋元明清杜诗笺注、笺释等文献的整理;二是大量宋元明清杜甫及其诗歌的诗话类、笔记类等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三是大量域外杜甫研究的梳理;四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拓展;五是大众化视野下的杜甫文化与杜甫精神的普及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54.
《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一部《周易》的发生、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精神成长史。《周易》蕴藏了丰富的民族智慧,如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知几识时与与时偕行、明于忧患与进德修业、立诚迁善与中正和合、屈伸通变与求同存异、生生不已与安节之亨。这些智慧是我们今天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践行。  相似文献   
55.
“三”是中国人喜欢使用的数字,究其根源,实滥觞于《周易》概括的天地人“三才”观。这种独特的认识世界、把握世界、表述世界的思维特性,在漫长的历史中已演化为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这种“崇三”的情结,《水浒传》中有太多的表现,在诸如人物叙事、器物用语、时间用语、韵语、习惯性套语等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对三和三的倍数的偏嗜。这种审美偏嗜,集中透露出作者无处不在的审美心理——一种集体无意识性质的民族审美心理,其有意无意中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而这或许就是被称为四大奇书之一的《水浒传》带给我们经久不衰的审美愉悦的密码之一。  相似文献   
56.
自富兰克林·罗斯福提出"全民医保"议案到拜登重启"奥巴马医改",美国的医保改革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与改革同美国的医疗市场、利益集团以及政治组织形式都有密切的联系.百年美国医保改革是医疗进步、支付模式创新以及利益集团斗争妥协的综合结果,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也是文明社会医保制度的重要模式之一.借鉴美国医保改革的经验,中国应当继续结合国情,推动科技与医疗模式的结合、绩效考核与支付方式的进步,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7.
潘殊闲 《阅江学刊》2014,(4):105-111
元代陈草庵的散曲透露出浓浓的叹世伤感情怀,其中有他的社会梦想,更有他人生苦旅中的颖悟。他劝谕世人要退守雌让、淡泊功名、安分随缘、与人方便,也告诫世人及时行乐。这些劝谕看似矛盾,其实正是作者浮世中矛盾心态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58.
眼下,许多靠信函进行业务联系的公司,除了头痛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足足上涨了10倍的邮资外,还头痛得专门设人进行信函的分类与投寄工作,劳务支出骤增。但是,近来上海一些小公司纷纷委托社会上的可靠人员,免费为本公司邮寄信函。而这些免费代公司寄递  相似文献   
59.
当蛙王还是青蛙王子的时候就爱上了一只白天鹅。那天青蛙王子在沼泽边的一块大黑石上睡醒,觉得眼前一亮,原来水中有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她弯着长长的颈项,在落日的余晖下楚楚动人。青蛙王子不禁呱呱唱道:“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天鹅从没有听见过这么难听的歌声,觉得好笑,四处看是谁唱的歌,找了好久才看见青蛙,因为青蛙个子矮,而且长得黑,和大黑石颜色差不多。青  相似文献   
60.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的“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见解,它不离审美而又超越审美,也即指艺术的伟大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神”与“道”互通,它们共同表现了一种玄妙的人生之境。严羽认为只有李杜诗歌才达到“入神”境界的根本原因,在于李杜诗歌是真善美的完美结合,在于李杜能在变中求常,在时代中求永恒,把根本性的人生问题的时代兴奋点、聚焦点转化成艺术,从而实现了文学的“伟大”并入于“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