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等一朵花开     
个人档案里,从小到大,我们总要去填写一项内容, 那就是兴趣爱好.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说的是一个人活着不能没有自己的喜好.从个人的喜好中,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性情、脾气、人格、趣味等.  相似文献   
63.
根据产业集群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仙游县古典工艺家具的商品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属性对产业特性影响;根据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其发展现状及所处生命周期的阶段,并提出现阶段集群升级的必要性和内容。  相似文献   
64.
乐在简     
卿闲 《中华魂》2014,(20):46-46
喜欢一个字:简。提起“简”,习惯地会扯出来“繁”。“繁”是一个热闹的字眼,花红柳绿,繁花,繁华,繁荣,繁茂。然而久了,就会繁杂,繁乱,繁忙,以至于“繁”成了“烦”。细水流年的小日子,“繁”是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65.
《文心雕龙》蕴藏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和谐思想大致包括九个方面,即作者身心的和谐、文章写作动机和情感的和谐、文章意蕴主旨与文辞的和谐、文章结构的和谐、文章语言的和谐、文章风格的和谐、文章修辞手法的和谐、文章文采的和谐、文字音韵的和谐。这些和谐思想体现了刘勰本人的和谐追求,而这种和谐追求又可以明显看出《周易》的"太和"境界和"尚中"思想的深刻濡染。《文心雕龙》的和谐文论观,具有鲜明的美学意蕴,它既是对前人诸多和谐论述的继承,又对后世产生不小的影响。这些有关和谐的理论与实践,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人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价值取向与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66.
最新的统计表明,中国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经跃上了8万亿元的新台阶。可以说明国民的富裕程度有了再一步的增进。但数字的背后还意味着什么呢?这里不妨做一些简单的经济学分析。一、储蓄增加,消费不振。储蓄的大量增加实际上意味着消费需求的不振。2001年中国的GDP继续保持了7%的增长速度,而居民储蓄则达到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显而易见,老百姓不愿多花  相似文献   
67.
叶燮“诗是心声”初探──兼论古人艺术和人生的理想潘殊闲清初著名文艺理论家叶燮在《原诗·外篇上》中说:“诗是心胄,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应该说‘“诗是心声”这一思想并非叶燮首创。从《尚书·舜典》的“诗言志”、《毛诗序》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相似文献   
68.
眼下,许多靠信函进行业务联系的公司,除了头痛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足足上涨了10倍的邮资外,还头痛得专门设人进行信函的分类与投寄工作,劳务支出骤增。但是,近来上海一些小公司纷纷委托社会上的可靠人员,免费为本公司邮寄信函。而这些免费代公司寄递  相似文献   
69.
刘长卿曾自称为“五言长城”。“五言长城”究竟指什么,历来说法不 一。一般人认为指五言中的长篇,也有人认为指五言中的短篇,即五言近体。实际上, “五言长城”应该理解为刘长卿对它的偏爱、实际创作数量的众多以及对其五言诗价值和艺 术成就的倚重。  相似文献   
70.
象喻:中国传统诗歌评论的利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象喻”是中国人的思维特性之一。受中国诗歌“象喻”特质的濡染,中国传统诗歌评论也习惯于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而代之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有时甚至演变为一种“创作”,成为语言“冲浪”和心理“按摩”的载体。象喻诗歌与象喻诗评同中有异。总之,“象喻”是中国传统诗歌评论的利器,它为中国人写诗、读诗、论诗、识诗提供了独特的手段和视角,展现了中国人品评艺术与品评人生的一致性和相通性,凸现出中国人审美诉求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