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正>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乐则部舞”句释云: 韶,是舜时的音乐;“舞”同“武”,周武王时的音乐。案,杨先生将“舞”通借为“武”,原本于清儒之说。刘宝楠《论语正义》引用俞樾的观点: 俞氏樾《群经平议》:“舞当读为武……乐则韶舞者,则之言法也。言乐当取法韶武也。子于四代之乐,独于韶武有尽美之论,虽尽善未尽善,微有低昂,然尚论古乐,韶之后即及武,而夏殷之乐不与焉,可知孔子之有取于武矣。夏时,殷辂,周冕,皆以时代先后为次,若韶舞专指舜乐,则当首及之,惟韶、武非一代之乐,故列于后,且时言夏、辂言殷、冕言周,而韶舞不言虞,则非止舜乐明  相似文献   
12.
诸子学说与战国兵书文化精神的构建□黄朴民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取得突出的成就。这既表现为《左传》等史书和儒、墨、道、法学派的著作中,对军事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论述;更体现为《孙子兵法》为代表的成熟兵书的纷纷面世。它们为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军权的高度集中、将军临战受命制和武官系统的独立,是战国时期军事领导体制的主要特点;各个兵种内部已有了较细分工,各兵种在战斗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有较大变化;应辩证看待这一时期扩军和精兵两种现象;由于种种原因,兵役制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功爵制的颁行和军事法律的完备在当时产生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汉武帝逝世后,西汉政治进入一个十分微妙的新阶段。原因在于,汉武帝的统治既造就了赫赫功业,同时也导致了社会危机的潜流汹涌。作为汉武帝事业的继承者,如何调整国策,克服危机,乃是其所面临执政上的重大考验。不同于贤良文学对武帝功业的全盘否定,也区别于桑弘羊等人对武帝路线的一味肯定,霍光等主流派以杰出的政治智慧,适时对武帝后期弊政进行必要扬弃,从而为西汉中叶的政治发展方向作出理性的战略抉择,开创了“昭宣中兴”的历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16.
<吴子>一书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史上多有争讼,通过考证,认为其书成于战国前中期,其作者是吴起和他的门人.<吴子>的兵学思想有独到的深刻之处,在中国兵学发展史上自有其重要地位,概略言之,其理论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即进步的战争观念、"以治为胜"的治军理论、"因形用权"的作战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黄朴民 《创新时代》2011,(7):100-101
老子的治国之术像是藏在剑鞘中的和剑.裹在白手套里的重拳,大方无隅.大象无形.真正进入了治国安邦的上乘境界,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其外在表观形态,主要是指与社会生活发展基本一致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和有关指导政治实践活动的理论、观念的更新.每个时期的政治文明发展有其符合历史与逻辑的主导趋势,它规定着当时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对它进行认识和分析,对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当时历史社会的基本状况,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揭示政治活动的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就世界范围而言,战争往往是历史演进的最直观的表现形态,军事思想是国家和民族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古代中国也没有任何例外。自先秦至清末,中国兵家思想的发展,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影响深远,是一份厚重的珍贵遗产。然而,相对于儒家、道家等思想学说的研究,有关兵家思想的研究,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这有“先天不足”的原因,也有“后天失调”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在思想认识、资源配置等方面注入新的活力之外,更关键的是,要积极调整和转变兵家研究的基本范式,实现研究重心的转移,从以研究军事人物思想、兵家典籍理论为主导,变为以研究战法与思想共生互动为宗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逻辑叙事结构,即武器装备的进步,引起作战方式、战法战术的变革,在此基础上促成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这种变化,最终又推动了兵家理论的创新,军事思想的升华,而兵家思想的发展又反作用于作战领域,使得战法的确立与变革,能在理论的指导下更趋成熟。总之,经过努力,完全能够在中国兵家思想的研究上开辟新的局面,实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陈剩勇先生的《中国第一王朝的崛起——中华文明和国家起源之谜破译》(以下简称《崛起》)是一本对夏史以及中华文明和国家的起源提出系统新见的力著。 夏史研究与中华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研究是相互依存的。近年来,由于地下考古的发现增加以及研究者的努力,这方面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在这一研究背景之下来看《崛起》一书,其可贵之处在于,作者站在大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华文明递嬗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内在规律,对夏代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本质属性作出了独到的诠释。 对夏文化起源地以及夏朝前期政治中心所在地的重新确定,是《崛起》研究问题的切入点,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