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通过对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研究相关文献的回顾和梳理,旨在结合妈祖文化旅游实际,总结归纳其发展特征与存在问题;同时针对妈祖文化旅游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2.
不同稳定性群落下飞机草种群繁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桂西南喀斯特区域不同群落稳定性对飞机草种群入侵、定居、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飞机草实生、萌生株数、总株数及实生/萌生株数比的变化规律,探讨飞机草种群在不同稳定性生境下所采取繁殖策略及繁殖能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稳定性群落下飞机草采取的主要繁殖策略和繁殖能力不同.在资源较缺乏的稳定性强和中等生境下,飞机草主要利用克隆繁殖来维持种群的存活和发展,在资源充裕、稳定性较差的生境下,飞机草群落主要以种子繁殖来谋求种群的拓展,或以种子和克隆两种繁殖对策来谋求种群的稳定和发展.稳定性差群落飞机草的种子和克隆繁殖能力均较稳定性强群落飞机草的强.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以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为稳定剂,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CdTe半导体量子点(或称纳米晶),基于荧光淬灭原理,实现了对Cu2+的定量检测。系统考察了影响量子点光学性质的各种因素,在pH值为6.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量子点的浓度(以Cd2+计)为1.013×10-4mol/L时,此方法对浓度在2-260μg/L范围内的Cu2+淬灭程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15μg/L。在同类方法中,目前尚无如此低的检出限和如此宽的线性响应区间。最后对这种新型量子点监测的高灵敏度的原因和淬灭机理进行了初步推测。  相似文献   
34.
图理琛使团出使土尔扈特部,正值清与俄国、土尔扈特部、准噶尔部关系极为微妙的时期。康熙为平定准噶尔部,对土耳扈特部和俄国分别推行了绥服与和平的政策。这些策略甚至到了乾隆年间还显示出其深远意义和价值。而1712年派往土尔扈特部的图理琛使团,便是这种外交政策的一个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5.
办报育人是高校校报的宗旨之一。新时期高校校报应在理论宣传、舆论引导、精神塑造等 方面强化育人功能,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相似文献   
36.
借助江苏城镇居民相关数据,从收入阶层差异视角出发,对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结构之于其消费支出和支出结构的阶层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升的同时,不同收入阶层,无论是人均收入规模还是收入结构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对消费支出水平与支出结构的影响也表现出阶层差异。  相似文献   
37.
本文旨在梳理清代书法篆刻家邓石如的求学和拜师经历,认为程瑶田对他最终成为一代碑学大师有着重要作用。包世臣,李兆洛曾屡次提及梁巘对邓石如的教导,但是身为帖学书家的梁巘何以能成就了一个碑学大家,一直是个疑问。近年来,笔者参与编辑出版《程瑶田全集》,通读《通艺录》后,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认为除了梁巘的指导,梅鏐的帮助外,还结识一位大师级人物,即清代朴学金石家和书法家程瑶田,而程瑶田的指导和提携最终成就了一代大师。  相似文献   
38.
从过程哲学角度看,高校核心竞争力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体,是高校内外部诸因素的合生,因此它是在变化着的关系中逐渐生成的。认清这一点,对于培育和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9.
对外经济援助是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马歇尔计划的推行,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经济援助,当然在不同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具有不同的特点。意识形态因素、文化因素、思维方式的变化以及国家利益因素是影响美国的对外经济援助的价值取向因素。  相似文献   
40.
《那先比丘经》是一部记述希腊文化和印度佛教文化关系的重要佛经。那先比丘和弥兰王之间的问答反映出当时佛教和希腊文化各自的思维特点。那先从经验角度的论证方式和佛教的逻辑紧密相关;而弥兰王从逻辑角度的诘问则与希腊哲学的思辨特色遥相呼应。同时,二者又呈现出各自的内在矛盾:那先的经验论证其实质是以无需辩驳的预设作为演绎的基础,而弥兰王的逻辑追问最终臣服于经验性的比喻。这些内在的矛盾,隐约地显现出二者相互影响和彼此渗透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