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5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312篇
理论方法论   65篇
综合类   572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论唐人咏松的审美变化及士人的精神追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以其四时常绿的秉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深受士人重视.松所象征的正直内涵在先秦文化中已经出现.唐前士人对于松的审美意义开发,在其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上都围绕君子的各种品德而展开.在唐代,由于时代环境造成士人精神追求兴趣的转移,初盛唐和中晚唐士人对松的审美及热情出现明显的差异.初盛唐士人对松的态度比较淡然,咏松诗作较少,即使咏画松,也多数注重画面形象的逼真,对松的文化象征意义关注不多.中晚唐士人咏画松的诗作,审美标准已由前期的崇尚逼真,开始转向追求画外的神韵,将松丰富的文化蕴涵与士子们的人格品性关联发扬到极致.他们对松的这种审美取向是其日常生活中喜爱松树时尚的体现.在崇尚直道、气节、以圣贤自期的中晚唐士人心中,松树成为他们寄托人格精神的最好自然物象之一.  相似文献   
892.
儒家学说作为一种政治哲学与其作为一种道德哲学是密不可分的,其政治实践的起点建基于对人性善恶的价值判断,由之形成一种以人性修养为根本的教化政治,其仁政思想也是与为政者的人性修养密切相关的。儒家的“经”、“权”思想,为其在义利、律法等具体政治实践方面,提供了灵活调适的策略。  相似文献   
893.
清婉·浅切·悲凉——郑谷诗歌风格略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谷诗风经历了由清丽至清苦进而至清淡的演变,最终形成了自己清婉悠然、沉郁悲凉、深入浅出的特色.其诗歌艺术风貌特征可概括为:"清婉""浅切""悲凉".  相似文献   
894.
网络自主听力教学正在全国许多高校试行并逐步推广。本文通过对华中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进行的调查与分析反映了在2+1+1+X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网络自主听力课的适应情况。指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网络自主听力课的自主学习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积极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95.
转换生成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是当今语言研究的两大主要范式,加强两者的对比对促进语言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两家理论复杂,术语繁多,且在不断向前发展,本文拟从语言观和理论框架等方面对这两种理论进行对比研究,以加深人们对这两种理论范式的理解,消除误解,实现两种理论的互补以推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96.
围绕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建设问题,存在着各种势力,也提出过各种不同主张。这些势力和主张的相互对立和统一,构成了日本现代化过程中文化建设的丰富画面。本文在着重考察日本政府、知识分子和民众的作用的基础上,从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对日本文化建设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97.
长期以来,《圣经》的解释权一直被教会权威所把持。为了正确解释《圣经》,消除神学家的偏见,斯宾诺莎在对传统的《圣经》解释方法及各种错误观点予以严厉驳斥的基础上,依据解释自然(解释自然在于解释自然的历史)的方法,首次明确提出了“据《圣经》的历史以研究《圣经》”的普遍法则。他视该方法为解释《圣经》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同时又具体剖析了该方法的“困难与缺点”。斯宾诺莎的《圣经》诠释学理论不仅为以后科学解释和批判《圣经》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后世诠释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8.
盛唐寄赠类诗歌中出现以士为主的人物形象,最直接地展示了盛唐人的精神面貌,是对我国古典诗歌表现范围的一次新的拓展.这一现象,与武则天统治以来,人们男女平等意识增强及玄宗时期对才士礼遇的政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99.
汉英词汇内涵差异与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的医学院校中,普通存在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弊端,这对培养21世纪医学人才是极为不利的。本文论述了医学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探讨了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00.
This study applied the time-varying effect model (TVEM) to data from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 to Adult Health to explore how self-esteem mediated age-varying associations of closeness to mother and father and their child's sexual behavior through adolescence and emerging adulthood. Paternal closeness is associated with lesser odds of sexual behaviors for both female and male adolescents until age 20, whereas maternal closeness only predicts for female adolescents between ages 13 and 15. Self-esteem medi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other closeness and multiple partners in male adolescents between ages 14.5 and 16.5. Fathers have an impact on adolescent sexual behavior across adolescence and emerging adulthood, while mothers' roles are more important for female adolescents in early adolesc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