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72篇 |
免费 | 381篇 |
国内免费 | 12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86篇 |
劳动科学 | 26篇 |
民族学 | 199篇 |
人才学 | 4篇 |
人口学 | 127篇 |
丛书文集 | 1993篇 |
理论方法论 | 472篇 |
综合类 | 6865篇 |
社会学 | 348篇 |
统计学 | 5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176篇 |
2021年 | 227篇 |
2020年 | 147篇 |
2019年 | 144篇 |
2018年 | 161篇 |
2017年 | 217篇 |
2016年 | 182篇 |
2015年 | 352篇 |
2014年 | 434篇 |
2013年 | 574篇 |
2012年 | 555篇 |
2011年 | 749篇 |
2010年 | 812篇 |
2009年 | 769篇 |
2008年 | 830篇 |
2007年 | 843篇 |
2006年 | 818篇 |
2005年 | 686篇 |
2004年 | 464篇 |
2003年 | 390篇 |
2002年 | 409篇 |
2001年 | 345篇 |
2000年 | 216篇 |
1999年 | 124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71.
中国大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引起各级政府官员的深刻反思和广大城市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对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文章试图从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耦合关系出发,进而设计我国大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所选35座大城市2007年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情况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72.
维柯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的创造,因而人们可以认识它;历史学可以成为一门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新科学,并提出了历史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想像性地了解、将语言学和哲学相结合等。他的历史认识具有理性的态度和批判精神。他的一些思想超越了他的时代,与现代和当代史学思想有诸多契合,并且对现当代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3.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批判和反思现代性的过程中体现了它的建构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反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主张稳态经济发展观;反对现代国家主义政治现,主张社区主义或社会共同体政治;反对现代个人主义文化精神,主张注重创造性和精神作用的文化精神;反对现代非生态论世界观,主张整体有机主义生态论.这些观点有助于当今人类社会转型、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也能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4.
全球粮食危机推动了农业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增长,跨国公司主要通过质量标准和供应链管理、控制农产品出口、垄断世界高质量农产品市场来实现买方与卖方的双向垄断定价.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加强对跨国公司投资农业生产活动的监管,帮助小生产者强化议价能力,获取跨国公司投资农业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175.
176.
中国历代的英明统治者和有识之士都重视风俗和教化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控制中的作用,并有大量论述。顾炎武、王夫之和唐甄等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深刻反思和总结明亡的惨痛教训,认为明代、特别是明末风俗和教化衰坏和士习窳败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他们在全面考察中国历代风习变迁、教化行废与国运兴衰关系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中国儒家重视以风教治国的思想,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风俗(气)变迁与国家兴衰、行教化与正风俗、振士风与兴国运等问题进行了新的理论思考与阐发。他们的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也有积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7.
鉴于国内目前尚未见到使用夫妻配对资料比较双方一致性的方法,本研究使用上海城乡860对夫妻配对样本资料,采用一致百分比和Kappa值,在排除了恰巧一致的偶然性因素后,考察两性对父职参与评价的共识与歧见,不仅归纳出夫妻共识度较高事项的基本特征,同时还通过统计检验,探寻不一致配对数据中存在的性别取向或类似模式,并分析了夫妻认同不一致背后潜在的文化规范、社会暗示、个体需求和期望以及测量误差等原因. 相似文献
178.
从温州模式到浙江现象:过程与逻辑——兼论温州模式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温州模式与浙江现象的关系,多数学者认为,温州模式具有扩展性,浙江现象的形成可以说是温州模式在全省扩展的结果.然而,温州模式是如何扩展成浙江现象的,其内在逻辑是如何演绎的?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本文在揭示模式本质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模式扩展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分析框架分析论证了温州模式扩展成浙江现象的过程与逻辑,指出了温州模式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79.
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特征与互动效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1978-2008年广东省和国家统计数据以及相关的定性分析,本文回顾了广东省改革开放30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发展的基本状况以及广东省"双转移"战略的提出背景:对比广东省和全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升级的时间差异,分析了广东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互动演进特征.最后,本文利用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和三次产业结构偏离数,给出了广东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互动效率的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80.
政策议程设置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政策议程是社会问题得到解决的前提,然而并非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能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人们的主观认识、政策议程设置模式单一、缺乏有效的触发机制、隐蔽议程的操纵和阻碍、决策主体的价值偏好等都会影响政策议程的设置.就我国当前来说,建立多元主体互动的政策议程设置机制、纠正政府的决策偏好、提升媒体在政策议程设置中的作用,是推动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进而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