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4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64篇
管理学   15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41篇
人口学   77篇
丛书文集   549篇
理论方法论   179篇
综合类   2539篇
社会学   71篇
统计学   1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增长指标竞争导致对公用基础设施过度的投资需求。建筑企业、原材料供应商和劳动力的竞争使得投资方有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过度投资可能引发市县政府的财政危机,同时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并提供了产生腐败的空间与土壤。  相似文献   
22.
本文浅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高等学校办学经费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从对逸民遗民的界定入手,研究了身处元末明初的倪瓒心态及思想的变化,从而廓清了倪瓒在元明易祚之际逸民遗民身份及心理变化。指出倪瓒的这一思想嬗变对于后来明清之际的一些遗民画家对倪瓒传承中的一种文化认同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4.
西部高校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西部高校的自身情况 ,提出了西部高校优先选择量的增长发展模式 ,并对西部高校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了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5.
<围城>与<四世同堂>是在讽刺艺术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优秀之作.两部作品在讽刺视角、讽刺形象的塑造、讽刺哲理思索等方面均有不同之处,在讽刺艺术内在指向上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6.
法家的法治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法家的法治思想尽管和现代的法治思想有原则区别,但它仍有精华部分值得我们汲取,而且,它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27.
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四要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教学秘书主要从事高校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发展 ,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影响到整个教学秩序的稳定。教学管理是高校各项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 ,高校教学秘书肩负重任 ,本文就如何做好教学秘书工作提出四点要素。  相似文献   
28.
分析了现有证书吊销机制在灵活性、可升级性和及时性中的缺陷,针对现有新型证书吊销机制,提出了一种结合加窗证书吊销和增量CRL机制的证书吊销机制。该机制结合传统CRL机制和在线证书状态机制的优点,既能满足不同的安全需求,又能有效减少资源开销,满足验证者的实时性证书验证请求。  相似文献   
29.
弥尔顿诗作《失乐园》的主题是复式开放性的 ,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历史、宗教和人性的角度 ,重新审视它的主题 ,认为反思叛逆、企盼理性正是诗人在《失乐园》创作中力图体现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30.
In this article, we contend that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has largely failed to foreground the role of gender in its study of immigration. Here, we review studies that address gender and migration focus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e provide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s on family relations, well‐being, identity formation, and educational outcomes,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gender in these domains. We conclude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which include the need to consider whether, and if so, how, when, and why it makes a difference to be an immigrant, to be from a particular country, or to be female rather than male. We argue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to consider resilience as well as pathology; and to work in interdisciplinary ways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dered migratory experience of immigrant origin you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