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篇 |
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人口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36篇 |
理论方法论 | 6篇 |
综合类 | 31篇 |
统计学 | 5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关于人民币价值基础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近几年又迭起高潮。我们也谈些看法,以供讨论。一、判断人民币是否代表黄金的标准当前国内出版的几乎所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大多数关于货币理论的专著,都坚持人民币是黄金的代表。现就其几个主要论据略加分析。(一)“从纵的方面看,不能割断历史,从横的方面看,不能割断国际经济联系。”所谓纵的联系,其逻辑推论是:从历史发展看,人民币是以解放区发行的货币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人民币与解放区的纸币成固定比例,解放区的 相似文献
82.
姚先国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5)
全民所有制企业能否自负盈亏,曾经在经济理论界引起激烈争论。随着经济改革的进行,这一问题已趋于明朗。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肯定了全民所有制企业自负盈亏的必要性,因而已在实践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全民企业为什么也能自负盈亏?这种自负盈亏有何特点?在政策上应当有何反映?似乎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就此谈些初步认识,以期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4.
工资结构、雇佣关系稳定性和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压缩的工资结构是企业向员工提供一般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必要条件。对当前企业的工资结构、雇佣关系稳定性和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显示,相对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工资结构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压缩态势,而且雇佣关系的稳定性也较前者高,这导致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有较大激励向员工提供一般性人力资本投资。研究还发现,在压缩的工资结构下,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提升低技能员工的技能水平,有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 相似文献
85.
文章运用隐性契约理论分析了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和中国的固定工制度。日本的企业对于自己的资产具有剩余控制权,注重建立并维护自己的声誉,企业和员工达成一种长期雇佣的默契,他们之间是一种重复博弈,是一个标准的隐性契约。中国过去的国营企业没有自己的资产和剩余控制权,更没有自己的声誉,国家间接地替员工和自己签订了一份终身雇佣的合同,企业和员工之间是一个一次性博弈,当员工的权利受到伤害时无法用退出权来保护自己,这种雇佣制度是一个更多的附有显性契约性质的隐性契约。二者的执行及激励约束机制完全不同,从而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经济增长效果。 相似文献
86.
劳动力产权的规范:国企竞争力提高的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劳动力产权这一视角分析了国有企业近几年经营效率低下的原因,认为劳动力产权的残缺正是造成国我国国有企业经营逐步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此为理论依据,文章认为完善劳动力产权,对干规范劳动力行为,提高劳动者工作积极性,进而增进国有企业经营效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就当前劳动力产权的制度改革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7.
工资增长必须同生产发展相适应,人民生活必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但是,“生产发展”的具体涵义是什么?两者究竟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适当?对此历来有不同意见。关于工资增长的客观依据,有的认为是工业劳动生产串,有的认为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有的认为是消费品生产。由于理论上所持出发点不同,在判断某一时期工资水平是否应当增长,增长幅度多大时,就很难获得统一意见。此外,生产发展速度不同的企业,工资增长是否应有差别?差别多少为适当?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企业自主权,包括工资收入分配上的自主权逐步扩大。一些企业片面强调局部利益,多发滥发奖金,企业之间苦乐不均。有的企业生产增长快,奖金反而少。造 相似文献
88.
经济转型中的利益协调与利益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体制的转型,不仅是资源配置方式的大变革,而且是利益关系的大调整。本文从妥善调整利益关系、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的角度,对我国经济转型中的利益补偿原则与手段,以及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89.
城乡就业差异研究由来已久,普遍的观点认为农民工更多的填补了非正规就业岗位是其就业弱势的主要标识,这一结论忽略了相同市场背景下的城乡就业差异。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分别对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选择和相同市场背景下城乡劳动力工资决定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农民工不仅更多的填补了非正规就业岗位,而且在性质相同的非正规就业市场上,他们依然处于就业的弱势地位。因此,非正规就业不是农民工就业弱势的全部表现,劳动力市场分割(以非正规就业为标志)也不是农民工就业弱势的全部制度根源,换句话说,即使打破了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城乡就业差异也不会因此而消失. 相似文献
90.
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民工荒"现象,一方面表明了过去对劳动力供给总量和结构在认识上的不全面,为"劳动力无限供给论"敲了警钟;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要素无法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的现状.劳动市场的分割,使得劳动者无法形成稳定的制度预期,缺乏加强自身劳动技能、完善人力资本积累的意愿,并采取"候鸟式"的流动就业模式;同时,企业在面对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就业人群时,同样缺乏投入资源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或升级的动力和可能性.两者合力,造成依靠低成本、低技能劳动力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过度发展、过度竞争,强烈的劳动力需求和有限的劳动工资提升空间这一对矛盾由此而生.文章从对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发,利用对杭州市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意愿调查数据,探讨这些因素在构成劳动迁移成本、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上的不同作用程度.以期为能从制度安排上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促进城乡劳动力永久性迁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