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86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赞赏了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希腊神话与史诗所散发出的动人魅力,并进而提出了希腊艺术与史诗何以具有永久的魅力等一系列重大的艺术哲学的命题。马克思无暇顾及这样一些专门的艺术哲学问题,他只是遨游在他广阔的思想海洋里路经艺术这片异彩纷呈的特殊海域时,被它的景象所吸引,稍一逗留,抛下这样一些疑问,便又匆匆驶向远方了。而这些疑问,一百多年来,却有如艺术王国里的“哥德巴赫猜想”,引诱着人们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2.
本文意在通过“徐志摩研究”这一个案剖析,对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纯粹思维模式,作一反思检讨。徐志摩作为一直有争议的诗人,对他的研究,较典型地表现了当代批评界某种共同的痼疾,即“三段论”批评模式、一分为二两极分离对立与线性割裂的思维模式。这种普遍思维模式还不仅仅表现在文艺研究的领域。本文探寻了它所以形成的历史的、现实的以及中外文化交合的肇因。随着这位诗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遭遇,本文勾划了当代批评界观念变迁的轨迹,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逐渐疏离这种病态模式的某些可喜转变,并企盼民族心灵的完全康复。  相似文献   
63.
奥威尔文学创作围绕人道主义思想,以公共知识分子的情怀,广泛关注社会问题,其作品超越了单纯的文学范畴,而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与人文价值。作为人道主义者,奥威尔在其作品中通过关注贫穷、质疑殖民话语、反对极权主义、反对舆论独裁、强调生态保护等主题体现着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4.
本文对奥威尔创作中的大众传媒主题进行了解读.笔者认为,奥威尔创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通过自己的作品,向人们揭示事件的真相.他坚持用自己的文学创作打破一个社会、一种声音的传媒独裁.他用“自由、平等”的标准客观公正地检验一切大众传媒,并将追求舆论自由作为反对传媒独裁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5.
王晓华 《城市》2011,(9):24-28
传统港口城市规划是通过综合研究来确定城市发展形态,以此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交通系统的规划只是作为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一个专项。然而,随着港口城市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港城交通走廊对港口城市形态发展的影响日益扩大,港口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已同环境等成为影响港口城市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6.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在构建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时, 对指标体系的选择过程,为进一步建立完整的预警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20世纪是身体美学迅速扩张的世纪,人体借助大众传媒的崛起之势跃升为最重要的审美对象。然而,迄今为止的绝大多数相应话语都仅仅把身体当作审美客体,这至少在逻辑上是不完整的———身体美学作为一个词组有以下可能意义:(1)以身体为审美主体的美学;(2 )以身体为审美客体的美学;(3)以身体为审美主体且同时以身体为审美客体的美学。将身体当作众多审美客体之一并非新鲜的主张,这种意义上的身体美学的兴起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美学革命。本文所说的身体美学首要地指以身体为主体的美学。这种意义上的身体美学不是美学的一个学科,而是所有回到了其根基的美学本身。它的诞生意味着美学在漫长的迷途之后终于回归了身体之根。以身体为主体的美学迟至19世纪下半叶才由德国哲学家尼采冲创出来,并且在2 0世纪仍未在西方美学中占据主流地位,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呈现这个复杂的逻辑因缘有助于我们建构真正的身体美学。  相似文献   
68.
网络文学是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华 《人文杂志》2002,(1):107-111
要恰如其分地评价网络文学 ,就必须首先追问 :网络文学是什么 ?先前的大多数研究者直截了当地将网络文学理解为网络上的文学 ,但由于任何文学样式都可以在网络上存在 ,因此 ,此定义无法概括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根本特征。网络文学只能被如其所是地理解为其特质仅属于网络的文学。这种文学样式有两个特征 :1、社区性 ;2、多元互生性。所以网络文学是 :1、独特的社区文学 ;2、多元互生性文学。网络文学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欠缺都蕴涵于其特性中 ,这是我们评价网络文学时必须注意的。  相似文献   
69.
随着AI的兴起,人的主体性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已经变成了“机器和有机体的混杂物”,即赛博格(cyborg)。在这种新的处境中,美学(感性学)的建构方式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赛博格时代的到来,使得审美主体概念已被改写;身体-技术的当下嵌合方式正在产生新的审美话语;正在生成的赛博格美学具有清晰的特性,也具有自己新的研究领域,有关趣味、判断力、尺度、艺术理想的言说都将被改写。  相似文献   
70.
身体-主体的缺席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共同欠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实在的活动,实践的承担者只能是身体-主体。离开身体-主体来谈论实践,就无法敞开其实在品格,以实践为原初范畴的美学建构便会处于悬空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实践美学的最大欠缺是对身体-主体的忽略。忽略身体而又强调实践的意义这种自我矛盾的做法不但造就了一系列逻辑悖论,而且使实践美学无法回答许多根本性的美学问题。后实践美学的倡导者虽然力图超越实践美学,但同样未意识到身体-主体的意义,因而也将实践美学的逻辑欠缺带到自身的理论建构中。只有敞开了实践、生存、生命对身体-主体的原始归属关系,我们才能超越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共同欠缺,建构出圆融的、具有独创性的、富有解释力的汉语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