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6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肖保根 《职业》2008,(4):51-51
你想知道当今我国影坛红得发紫的两位影星王宝强、汤唯是如何成功的吗?其实,他们在成名前也和大多数求职者一样,遭遇过多次应聘失败;只不过他们能及时总结经验,在关键的面试中,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加上机遇的垂青,遂幸运地成为《士兵突击》和《色·戒》的男女主角,一演成名。  相似文献   
42.
肖保根 《社区》2005,(2):36-37
目前,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总是抓住老年人反应迟缓等弱点,瞄准老年人的钱袋子,设计了诸如“情感陷阱、金钱陷阱、义诊陷阱、香烟陷阱、托儿陷阱”等圈套,引诱老年人上钩。情感陷阱案例:2004年12月上旬的一天上午,退休职工刘大伯像往常一样,从农贸市场买了菜回家准备做饭,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说刘大伯的儿子被汽车压伤,正在省城某医院抢救;并称自己是该医院的医生,要刘大伯迅速汇2万元到指定的帐户,否则便会耽误抢救。焦急的刘大伯马上和正在省城求职的儿子联系,可儿子的手机怎么也打不通,万般无奈,耽心儿子安危的刘大伯只得向陌…  相似文献   
43.
数学“加减乘除法”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职场也不例外,实践证明:将“加减乘除法”灵活运用于职场求职,是既现实又可行的。不信?下面列举的几个巧用“加减乘除法”求职的案例,相信会对您的职场人生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4.
初涉职场的毕业生,犹如刚出生的婴儿,抵御各种职场风险的能力极差,再加上职场“流行病”的普遍性,使得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将其误认为职场主流,盲目跟风,结果不仅缴了不少“学费”,还给事业发展造成阻碍,甚至形成一定的心理伤害。所以,笔者在此将现阶段职场“流行病”的特征、表现形式、应对方法等总结归纳,希望能帮助初涉职场的毕业生增强免疫力,顺利迈出职场人生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5.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一个人要做到摒弃烦恼、快乐终身,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却有人做得到。近日,—位私营企业的亿万富翁在说到其成功的经验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熟悉我的人不止一次问我:“你创业摆地摊卖老鼠药时整天乐呵呵的,现在成了亿万富翁仍不知愁滋味,你一生之中难道就没有烦恼的时候?”我回答:“我也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当然有烦恼。  相似文献   
46.
当同事成为上司……某公司策划部从普通员工中提拔了张江担任部门主管,由此,原来的同事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表现一:趋炎附势、讨好巴结。小刘是策划部里出了名的势利眼,根本不把一般同事放在眼里,对张江也是如此。现在张江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小刘对张江的态度马上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寻找各种机会拉关系、套近乎。对小刘的  相似文献   
47.
肖保根 《现代交际》2003,(11):14-15
为了招聘到合格满意的人才,不少企业挖空心思,绞尽脑汁,设计了许多面试“陷阱”,有意“刁难”考生,借此作出判断取舍。利用“道具”对求职者进行面试便是手段之一。下面列举一些应聘者成功应对“道具面试”的例子,相信会对您的求职面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8.
定期盘点,使闲置资产生财同学兴华在闹市区有一套住房,有不少生意人想租他这套一楼的房子做门面,兴华考虑到刚装修不久,自己还没来得及享受,就一直没有允诺,这事一拖就是几年。2003年,兴华的儿子考上了大学艺术系,一学期要一万多元的学杂费,由于手头紧,他不得不向别人借钱。专家建议他把一楼的门面租出去,按现在的市场行情,一月可收到1000多元的租金。兴华采纳了这一建议,儿子的学费问题轻松解决了。类似兴华这样将资产、资金闲置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借出的钱不及时催收、大量现金放在家里、到期的有价证券不去兑付等。建议每个家庭定期盘…  相似文献   
49.
张红如今是某著名企业的主管.可当年参加公司面试时,她在第一轮就被无情地淘汰了,那是什么秘密武器让她"起死回生"的呢?来听听张红的故事.  相似文献   
50.
生老病死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生病,有些还会生重病。面对疾病缠身,你是消极应对还是积极治疗?不同的态度定然会产生不同的治疗康复结果。在这方面,有些名人不言放弃自创了一些治病养病高招,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