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93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56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加拿大哲学家马里奥·本格于1981年出版了<科学的唯物主义>一书,在此书序言中他声称要建立一种"科学的唯物主义".他在书中正当地批判了机械论、绝对还原论的旧唯物主义,但他也对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诘难,"教条主义"和"不精确性"成为他指责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辩证法的两条基础论点,本文据此拟具体考察一下他对辩证法的诘难.  相似文献   
113.
经济学的发展总是和批判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传统政治经济学侧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却忽视了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研究,造成中国经济学体系事实上的不完整性.本研究在分析传统政治经济学缺陷的基础上,对建构中国经济学的新体系做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4.
115.
克里普克的语义论证被简要重构为,大前提:如果关于名称的描述论是正确的,则名称的意义必须是确定其所指的充分必要条件;小前提:事实上,名称的意义不是确定其所指的充分必要条件;结论:关于名称的描述论是错误的。本文作者只接受此论证的小前提,但不接受大前提,故不接受其结论,本文揭示了在语义论证中两个很成问题的隐含假设:假设1,"名称或摹状词如何指称对象"这一问题仅仅是名称或摹状词与对象、语言、世界之间的一种客观关系,与使用名称或摹状词以及整个语言的"我们"(语言共同体)无关;假设2,如果名称有意义并且其意义由相应的摹状词给出的话,这些摹状词应该是确定名称所指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我们有可能找到这样的充分必要条件。通过强调语言及其意义的社会性、约定性和历史性,本文批驳了假设1和假设2,由此得出结论:克里普克的语义论证不成立。  相似文献   
116.
采用《中学生考试焦虑自陈量表》,对416名公、私立中学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约有36.1%的学生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考试焦虑;无论是性别上还是学科上,公立中学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程度明显高于私立中学的学生;公立中学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在各个考察指标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私立中学高三学生除文科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差异都不显著。因此,无论是公立中学还是私立中学,都应当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调控和干预,以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  相似文献   
117.
由于构造和气候因素的差异,江汉盆地沙市组的上段和下段具有不同的沉积充填特征。沙市沉积早期为弱断陷构造背景,湖盆彼此分隔闭塞,受中、亚热带干旱气候影响,在断陷区形成盐湖相蒸发岩充填,表现为浓缩型沉积序列特征;沙市晚期为拗陷型构造背景,盆地持续下降,湖盆范围扩大,湖水逐渐淡化,形成三角洲—咸水湖相充填,表现为淡化型沉积序列特征。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控制了蒸发岩地层生、储、盖等成藏要素的差异,表现为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浓缩型沉积序列的蒸发岩及盐间泥岩提供了烃源岩条件,盐间的膏岩、泥岩提供储层条件,蒸发岩提供盖层条件,为盐间非砂岩油气成藏模式;淡化型沉积序列的湖相泥岩及前三角洲泥岩提供烃源岩条件,三角洲前缘各微相砂体提供储层条件,蒸发岩提供盖层条件,为盐下砂岩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18.
略论孤独张怀民陈波孤独作为人类所特有的情感,它是指人对人生命运形上的思考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人的精神理想王国得不到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它是现实的生活不能满足心灵的欲望而产生的一种悲观,而这种悲观却又是建立在理想主义色彩基础之上的,因而它不是...  相似文献   
119.
陈波 《人文杂志》2004,(3):185-189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相对分离并至二元分立的互动发展过程,孕育了西方法治秩序形成的基础,同时也使西方法律职业向现代转型成为历史的必然诉求.本文立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分析在国家与社会相对分离过程中,西方法律职业内在和外在的种种变化.试图以此说明现代社会中的法律职业是国家和社会相对分离并至二元分立状态下的产物,以及法律职业在国家重建和市民社会自主化运动中所引发的权力与权利的界分、冲突和整合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0.
"being"是由"Sis"(如Godis)这样的句式衍变而来,是系词"tobe"的现在分词形式或动名词形式,它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涵义就是"有"、"存有"(there-is)或"存在"(existence),由此派生出西方哲学史上关于"being"或"existence"是不是一个命题的逻辑谓词的长期论战。如果让"existence"(存在)不带时空含义、不具"现实性"意涵,则"存有"就是"存在","being"即"existence"。相反,如果让"existence"(存在)带上时空含义、具有"现实性"意涵,则"存有"不等于"存在","being"不等于"existence"。此外,"being"还与"实体"(sub-stance)、"本质"(essence)和"真理"(truth)有密切关联。"存有"、"实体"和"本质"都是把一个事物的一切具体特性P、Q、R、T等等抽象掉之后所留存下来的载体或基质,是决定一个事物之所是(what it is)或自身同一性的东西,是作为"存有物之存有"(beings qua being)。因此,国内哲学界先前把"being"译为"存在"或"存有"是有根据的,并无大错。"从古至今,一‘是’到底"的理解、诠释、翻译西方哲学的路径或策略,在理论上没有充分的根据,在汉语哲学实践中也行不通,因为它会造成许多完全无法理解的汉语句子,如把"是是是,不是不是"作为对"Being is being,not non-being"的汉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