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7篇 |
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5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91篇 |
人才学 | 7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33篇 |
理论方法论 | 24篇 |
综合类 | 286篇 |
社会学 | 20篇 |
统计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0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绍兴传统经济人格反映的是农业社会中绍兴地区公众共同的经济活动特点,可以总结为勤俭、精细、柔韧和务实四个特点,本质是“耕读取利”,这是秦汉以后越地文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秦汉以来的人口迁徙和绍兴地理环境的变化,分别构成了绍兴传统经济人格形成的人力基础和物质基础,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播特别是东晋以来绍兴文化教育业的发展,是绍兴传统经济人格形成的文化依据。而以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经济为主导的传统经济形态及其发展,则是绍兴传统经济人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绍兴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之中的人地矛盾,则构成了绍兴传统经济人格形成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02.
经济全球化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和智能化的迅猛发展 ,引发并加剧了全球性的人才竞争和教育竞争 ,从而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高等学校应顺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更新人才观、质量观 ,加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03.
词汇量与阅读理解能力、识字能力有关,同时也受社会情景因素的影响.本文揭示了儿童词汇学习的社会情景模式,分析讨论了儿童词汇学习的早期课堂特征. 相似文献
104.
吴克让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以“自”、“相“见”为宾语的句子,均前置于动词谓语之前,理应属于宾语前置句中的一个类型。然而,好些语法书和新编中学语文教材却均未给予它们以应有的地位;在教学上,人们一般也未对此类句子引起高度重视,这是不公允的。 (一) 以“自”、“相”、“见”为宾语而前置的句子,在近年来几度更换的古诗文篇目中,存在较为普遍。 如,以“自”作宾语的前置例句: 相似文献
105.
利用光束的合成孔径系统,通过控制子孔径系统发射光束的相位,可以实现光束的快速瞄准、跟踪及合成.本文在已开展的真空中合成孔径系统光束控制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光束合成孔径系统可以有效地消除大气湍流对光束传输的影响,给出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三维图形演示. 相似文献
106.
"达雅塔嗡嘎底嘎底波罗嘎底波罗僧嘎底菩提梭哈"作为藏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末尾出现的明咒,以具有大明咒、无上咒等诸多殊胜功德,被众多在家居士和僧人日常课诵与守持。相比心经经文的甚深内容,其咒文及咒义方面常常会遭到人们忽视。实则此咒不仅与经文相互呼应,还具有更加精炼的隐义内涵,并与三解脱门、三种姓、二谛、五道等内容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7.
从文献学的角度入手,对收录于《丹珠尔》和法藏敦煌藏、汉文献以及英藏敦煌藏文文献中的四种不同版本的声明学论著《八转声颂》的来源、撰写时间、译者,以及藏文字体、字数、字符、语法、内容、举例形式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藏译本《八转声颂》是8世纪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的著名译师杰·奇珠所译,汉译本《八转声颂》是吐蕃时期的著名译师郭法成由梵文译就。此外,《八转声颂》在不同时期的译出,可视为藏语语法学的理论来源于梵文语法学的一个例证来看待。从该论著的语法、举例形式来看,可以肯定当时藏族学者的写作习惯受到天竺班智达的影响。《八转声颂》作为最早专门讲述八格的一部论著,除了其内容上的重要意义外,对于藏语语法学发展史来说也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8.
薛三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9,(1)
述及人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就颇有诸多见识。然而只有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抽象劳动的分析和批判,对费尔巴哈认识终结的超出和发展,才深刻地揭示了关于人本质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9.
罗桑旦真的《蒙古佛教史·吉祥法螺音韵》大致成书于1906年年末。书中概述了从公元前至作者所在的清末蒙古地方佛教的发展史,并设专章讲述了蒙古喀尔喀地方的佛教发展状况。该书是一部用藏文写作的蒙古史、佛教史著作,较传统蒙藏佛教史著作它在基本史实考证、治史方式和史料运用上都有一定的不同;但其总体的指导性观念仍以传统的佛教史观为主,基本史料仍以佛教典籍和历代蒙藏佛教史著作为主。总之,《蒙古佛教史·吉祥法螺音韵》仍旧是一部以继承传统蒙藏佛教史叙事传统为主的著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出作者个人对历史的思辨以及西方学术成果的影响。它既是传统史学的余韵,又是现代史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