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明洪武初年,为了防止北元与高丽联手,明太祖朱元璋积极与高丽王朝交往,而高丽王朝面对北元与明朝两大势力一时尚未作出选择,时而对北元、明朝采取双边外交,时而弃明投元,致使两国关系十分紧张。李成桂改国号李氏朝鲜后,两国关系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直到明成祖朱棣即位,明朝与李朝的关系才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天聪元年 ,后金与朝鲜结成兄弟之盟后 ,两国关系并不和谐 ,争端不断。皇太极改元称帝 ,而朝鲜竟采取不承认态度。致使皇太极于崇德元年再次征朝鲜 ,朝鲜战败求和 ,与清朝结成“君臣之盟”。至此 ,清朝与朝鲜由先前的兄弟关系变为君臣关系 ,标志着清朝与朝鲜宗藩关系的确立。  相似文献   
13.
朝鲜使臣作为朝鲜士大夫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明代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至明中叶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朝鲜朱子学逐渐深入,使得朝鲜"小中华"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与明前期相比,朝鲜使臣开始以从中华学到的价值观念为武器,用批评的眼光来观察思考明代社会。他们通过对明代社会观察与思考,既希望朝鲜王朝引为前车之鉴,更期待着由朝鲜来实现真正的"中华",反映出朝鲜作为东亚的主要朝贡国对自身在东亚国际关系体系中所处地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我认为高师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亟待建立一支热爱高师事业、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师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三个面向型的合格中学教师,高等师范学校能否培养出三个面向型的合格中学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目前高师院校的教师队伍现状并不乐观,职称结构缺苗断条,学历结构偏低,教师素质下降。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老教师有厌教倾向,中青年教师多受商品经济的冲击,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显得信心不足,见义思迁者不在少数。总之,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中去,所以狠抓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办好高师的生命。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提出“引进一批、培养一批、返聘一批、帮带一批、选留一批”的口号,这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科研整体水平提高的有效措施。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走引进与内涵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对学有专长、业务功底扎实的博士生、硕士生要积极引进,学院给他们以优厚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以便他们安心工作,发挥他们在教学和科研中的作用。在引进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时期,鸭绿江流域从"无商、无兵、无村镇市落"的边外蛮荒之区,逐渐变成人烟稠密、商贾辐辏之地。该流域此般巨变,移民在其中功不可没。关内大批移民迁移至鸭绿江流域,披荆斩棘,或农或商,在各自从事的谋生活动中,悄然改变着当地的经济现状与政治格局,为这一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政区得以建立,边防得以巩固,今日以安东、宽甸、桓仁、通化、辑安、临江、长白等7个主要城镇为主体的沿江城市群之雏形就此形成。  相似文献   
16.
明前期明朝向朝鲜索征的“别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学界通常认为,在中朝两国关系发展史上,明朝与李氏朝鲜的宗藩关系最为典型,是两国关系最好的时期.两国之间保持着频繁的往来,朝鲜定期遣使朝贡,明朝对其贡献的方物,本着"厚往薄来"的原则,给予丰厚的回赐.而对明朝不时向朝鲜索征贡物的史实,往往给以忽视,或避而不谈.而明前期,明朝向朝鲜索征"处女"、"火者"、"海青鹰子"等就属于"别贡"性质.这种"别贡"给朝鲜带来沉重的负担,给两国关系带来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积极向上、开拓进取是关东文化的基本特征。成多禄是继承、弘扬吉林文化的杰出者,成氏从政治边之功与诗书艺术成就得到时人与后世很高评价。加强对地方名贤的研究是弘扬区域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清代史家赵翼将明代因表笺文字触犯朱元璋忌讳而获罪致死,称为“表笺之祸”。“表笺之祸”为前代所无,乃朱元璋以文字杀人之一大“发明”。朱元璋专横跋扈,疑忌重重,喜怒无常,在处理国内君臣关系与邻国朝鲜的关系中,屡兴“表笺之祸”,给国内君臣关系与中朝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剑先生的新著《明代密疏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正式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博士文库收录)。这部30余万字的大作,以明代政治史为宏大背景,用翔实的资料,全新的视角,公允的立场,全方位多层次地对明代密疏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的问世,不仅填补了明代政治史这一领域的空白,而且必将推动清代政治史的相关研究。全书由绪论、正文、结论组成,共七章。著名明史学家商传先生特为该书作序。笔者拜读后,认为该书学术贡献与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一、一个全新的具有开创性的选题笔者长期致力于明清史的研究,毋庸讳言,我对该选题是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20.
一、从"女真"到"满洲" "女真"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汉文写作诸申、朱先、朱里真、主儿扯惕等,都是同音异写.元明清时期文献多写作"女直",源于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改"真"为"直".女真是其称满洲之前的族称,因族称而成为国称.满文文献中,女真(Jusen)作为族称,与尼堪(Nikan汉人)、蒙古(Monggo)相对应地使用.女真各部可自称女真国(Jusen gurun),又可互称为女真国,还可作为女真各部的统称.这表明女真族在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已经形成了区别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某些共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