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正明先生在近作《楚文化史》中,将楚文化的发展历程分为五期,即滥觞期、茁长期、鼎盛期、滞缓期、转化期。①本文对楚文化发展历程的考述,是按上列五期的顺序展开的。一、楚文化的渊源江汉地区是楚文化生长的温床,却并非其主源所在。新石器时代江汉地区的土著是三苗。《战国策·魏策一》记:“三苗之居,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先后诞生的大溪文化、屈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海内外对楚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方兴未文。但是,在众多的研究论文和专著异彩纷呈之时,有关楚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文章却廖若晨星。湖北科技出版社新近推出了后德俊同志的力作——《楚国科学技术史稿》,标志着楚国科技史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后德俊同志于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一直在湖北省博物馆工作。坚实的自然科学功力和长期的文物考古实践,使他能够在楚国科技史研究中独具慧眼。也正是由于他具备这两方面的优势,《楚国科  相似文献   
13.
唐代关于结婚禁止条件的立法较为严密,从全面确认和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到惩治亡匿罪犯均有所涉及.其主要内容有:同宗共姓不得为婚;严禁尊卑亲属为婚和不得娶亲属妻妾;不得娶已聘定妇女;严禁冒婚;有妻不得更娶妻;严禁违时嫁娶;严禁奸婚;良贱不得为婚;严禁强制寡妇欲守志者改嫁;不得娶犯罪逃亡妇女为妻.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以礼为准,但同时又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进行了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4.
庄跷,是研究楚国与西南民族关系历史中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然而,长期以来,庄跷其人其事一直被遮罩于神秘的帷幔之中。笔者力图挑开帷幔之一角,以重现庄跷其人原形,再露庄跷其事真相。 一、楚国历史上并无两个庄跷 楚国历史上有两庄跷说,肇端于宋人王应麟。王氏在其所著《困学纪闻》中,一方面依《韩非子》所记,谓庄跷为楚庄王时“大盗”。另一方面又据《史记》等书所载,谓楚威王  相似文献   
15.
三峡文化的主要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三峡文化,必须先认识和把握其内涵,源远流长的三峡文化,其内涵博大精深,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山水文化、史前文化、民族文化、民生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民间文化、工程文化和移民文化。  相似文献   
16.
楚秦刑事诉讼证据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刑事诉讼活动中,楚国和秦国已建立了确保诉讼证据合法性的制度,探索出了获取诉讼证据的方法与策略,并已善于运用不同的诉讼证据种类揭露犯罪。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楚国历史文化与南方都市》的续篇。初篇(载于本刊1993年第3期)曾对楚国历史文化与中国南方都市上海、南京、广州、武汉、长沙之问的关系作了系统考察。如果说,初篇探索的都市地处中国中南和东南,那么,续篇所研讨的都市则位于中国西南了。本文通过对楚国历史文化与中国西南都市重庆、贵阳、昆明、桂林之间关系的系统考察,不难获得这样一个信息:尽管这些都市同楚国历史文化的关系有着不同程度的区别和差异,但是,它们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即不仅在其形成、初生时期已深深地打上了楚文化的烙印,而且在后世中国南方尤其是西南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而有力地推进了中国上古文化乃至世界上古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19.
和谐文化的主要功能包括:团结导向;规范培育;教育约束;激励助推;保障保护;协调服务;兼容整合。和谐文化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一主多元、推陈出新、中西融合、实事求是和民主法治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唐代立法者在“一准于礼”的立法思想指导下,首次以成文法的形式对“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进行了重新确认和规范,精心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既符合传统礼法之要求,又能较好实现法律调整和干预社会目的的主婚人制度和媒妁制度,即根据宗法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尊卑长幼来确定主婚人的范围。与此同时,还明确规定了不同主婚人各自所应该享有的主婚权。嫁娶用媒正式成为婚姻成立的法定条件,有无媒妁成为婚姻是否合法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