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5篇
民族学   5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0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越是在富裕的沿海地区,移民或偷渡现象越为严重,真的是他们在家乡生活的那么艰辛吗?真是他们就业就那么困难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量“移民”的产生,我们假设为———移民文化。  相似文献   
82.
关于"人是什么"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话题,也是人类学家致力于回答的问题,而发现"文化的规则"是人类学家解决"人是什么"的钥匙,是人类学最重要的主题。但发现"文化的规则"需要有更加具体的研究方法和路径,人类学创造了从个别的民族、单一的村落研究入手的方法。即从个别的民族、单一的村落研究到区域的整合研究,其实就是由点到线到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3.
文章通过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个案研究 ,较系统地解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涵 ,并理清了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4.
85.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万丰村工业化与都市化关系的考察,说明了乡村都市化是工业化的伴生现象。通过实证调查数据,描述分析了工业化和都市化后的乡村社会结构功能、社会职业变动及新生活方式的诸特征。  相似文献   
86.
西藏经济发展两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当前西藏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一、西藏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首先对西藏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工业化的看法提出了质疑,认为西藏不存在发展工业化的条件,强调农牧业也可以创造与工业同样高的价值,同样可以实现现代化;其次对西藏经济发展的道路提出了三点建议:(一)加强对农业和牧业的投入,(二)大力发展旅游业,(三)加强商业、贸易的发展。二、人口发展与耕地和草场有限的问题。西藏由于人口、牲畜总量的急剧增长,使得人与土地的矛盾越来越大,成为制约西藏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笔者就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对农区和牧区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87.
泛都市区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珠江三角洲都市化近年来的特点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在比较外向型城市化、大都市带、都市区、大都市地区、城乡融合区、城市群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珠江三角洲都市化发展的泛都市区趋势,并对泛都市区的内涵特征、形成原因和环境以及今后的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88.
在散工群体中,搬运工可以说是最为活跃、最有意思也是最为“自由”的一类。搬运工的这种“自由”是相对的,是他们不愿安于现状却又不得不安于现状的现实写照。搬运工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他们工作相对自由,生活来源并不稳固,但同自己的老乡和朋友关系密切,有一定的势力范围和工作原则,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相似文献   
89.
迈向21世纪的中国人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学在西方的学术框架中属于基础学科,在大学里也普遍设置了人类学系。在我国,人类学是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在学术界、大学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紧密相连,因此,了解学科的历史,准确地把握人类学的焦点问题,才能更好地展望学科的发展。笔者受《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之托,约请云南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4所大学的学者做了这一组笔谈。云南大学的陈庆德教授是国家重点学科民族学的学术带头人,也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的成员,他认为人类学的理论性存在问题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并批评了人类学的"反理论性"趋向。北京大学的高丙中教授从国外民族志与田野调查的发展得出结论:人类学的主流研究取向是以国外社会的实地调查为依据的研究,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必须转向海外和国外研究,使中国从一个民族志的田野变为民族志的主体。事实上,国内的一些博士生已经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蒙古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厦门大学的彭兆荣教授认为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主题是讨论"关系",或者是研讨"和谐关系"。笔者简单地概括了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现状,指出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对田野调查、族群与区域研究、应用研究、历史研究取向4个方面进行思考。当然,本次讨论是极为有限的,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及同行们更多地关注人类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90.
拾荒者的社区工作:都市新移民聚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州市兴丰垃圾场上拾荒者的日常工作描述,认为由于搭荒者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的匮乏和其他结构性因素,他们所拥有的生活机会和选择都极其有限.由于职业需要,他们的生活环境简陋,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较大,他们的工作为国家资源的循环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