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佛教是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方式与趣味的演变也就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阶段性进程,其中又以传统山水画创作的表现最为鲜明形象,也就是说,传统山水画中所展现的悟道方式既折射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也传递出了佛教,尤其是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来祥先生的和谐论美学思想在审美教育方面的研究并不太多,但是其理论观点却有独到之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人类艺术掌握活动的审美本质入手,来认识审美教育的本质特性,并归纳出四个主要特征;二是从主体审美心理的张力结构的构建入手,提出“审丑教育”的概念,促进审美心理的健康、全面发展,在形态和方式上丰富和发展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是表现性艺术,在山水、花鸟和人物这三大门类中,人物画的地位举足轻重,也是最先于另外两个门类应运而生的。结合具体的画家及其作品,从人物画的萌芽时期、发展时期、顶峰时期、衰落时期以及复兴这五个方面,对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传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同时围绕“由心而出”的问题,对中国人物画进行了勾勒,试图对中国人物画的一个发展有一个粗线粗线条的一个把握。  相似文献   
14.
周纪文  戴孝军 《文史哲》2011,(5):95-101
在中国当代美学界,著名美学家周来祥先生的"和谐美学学派"具有独特的理论观点与风格,其理论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和谐"为元范畴,提出了"美是和谐"的理论观念;二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论;三是建立和完善了一个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不但体现于美学理论本身,而且在学科建设、教学培养,乃至社会实践之中,都具有建设性意义。这个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理论发展中的建构意义、学术追求中的启示意义以及思想传播中的实践意义之中。从这些价值可以看出周先生勇于坚守自己的信仰,而又不断开拓创新的勤勉精神。  相似文献   
15.
生活方式与当代审美文化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纪文 《东岳论丛》2003,24(6):114-116
生活方式的演变可以表征出社会的变化和文化的沿袭,而作为审美文化典型意义的符号也会存在于生活方式之中。本文意在考察生活方式的变化与审美文化的关系,以及当代审美文化在生活方式层面的具体表现,比如受消费文化的影响,大众文化的快乐原则,文化的多元化、时尚性、审美化的生活状态,以及全球化和远距作用对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相似文献   
16.
论丑在美学发展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美学范畴,“丑”在古代处在一种被排斥的、非独立的状态之一。“丑”在近代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其从属性的地位,而且经历了从形式到内容的一系列深化。“丑”的异军突起,促成了“崇高”和“滑稽”范畴的独立;“丑”的不断渗透,加剧了“悲剧”和“喜剧”的对立。近代美学不仅因“丑”的介入而实现了其历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且还走向极端,引出了作为美学范畴的“荒诞”。可以说,“丑”是美学发展史上的催化剂,而审丑也标志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