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41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46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277篇
理论方法论   106篇
综合类   563篇
社会学   63篇
统计学   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正确的产品战略与有效的产品开发管理是今天的中国制造企业提升综合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高效率的产品研发过程必须在有效的产品战略的指导下才能提高新产品开发的生产率,有效的产品研战略亦必须得到企业各方面充足资源储备的支撑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92.
文章着重论述了因合同不成立、无效引起的"返还财产"及因合同被撤销引起的"恢复原状"与不当得利的关系.在对理论上的各种观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文章基于物权变动具有过程性、区分正向物权变动和反向物权变动以及物权变动是否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认为合同法规定的"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并不是创设了一项独立的合同法上的请求权,而是用阐释性条款的立法技术说明了合同失效时的请求权的基础所在,即要么是不当得利请求权,要么是物上请求权.  相似文献   
993.
行政许可的学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许可是平衡公益和私益的一种管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事务的手段。就行为的性质而言,行政许可是具有核准性质及特征的行政行为;从制度的逻辑起点分析,行政许可以公益与私益的平衡为理论基础;行政许可规范化的目的在于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理性化,因此,合理配置权力与权利为行政许可立法的重心。  相似文献   
994.
我国老龄社会的法律制度及其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老龄化不仅逐渐成为全球性趋势,而且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时代的课题。我国老龄法制在基础性法律规范制定、立法的科学性与制度性、法律救济制度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而西方国家注重立法建设、优化国家权力、市场化改革、多元化的老龄工作体系,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法律制度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95.
面积序列及坐标序列的模拟精度是影响区间灰数几何预测模型性能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克莱姆法则建立面积序列与坐标序列的灰色模型参数无偏估计新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新的区间灰数预测模型;最后通过与传统的区间灰数预测模型模拟精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模型具有更为优秀的模拟性能.  相似文献   
996.
该文以文理工科学生为授课对象,以培养学生工程认知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成绩评定、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和探索,构建了一个以“认知、实践、创新”为目标的层次化、竹节式机器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表明,层次化、竹节式实践内容,实现了学校专业全覆盖,有效扩大了学生受益面,更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97.
作为传统佛教向现代佛教的改革,"人间佛教"也和基督新教一样,提出了佛教特色的"天职"观,这一点被邓子美认为是"人间佛教"最为成功的一点,然而由于"人间佛教"理论本身的缺陷,导致了佛教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张力"至今未解。本文以马克斯.韦伯的角度出发,从佛学、经济学、伦理学等多个角度,尝试性地做了"张力"的消解,为以大乘佛教理论为指导的"人间佛教"在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积极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积极走上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8.
试论我国行政监管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行政监管是政府职能的核心.伴随着政府行政职能重心的转移,政府的思维观念、组织形式、责任追究制度等亦必定随之变化,否则,政府行为就难以与其应然的身份相适应.因此,如何从观念层面、体制层面以及制度层面反思并重构我国的行政监管制度应当是当前行政法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99.
从国家的产生与发展,从国家权力的性质、分配与组织,以及教育的发展史来看,国家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不同的国家管理制度造就不同性质的教育;不同的权力分配方式直接影响教育的管理体制;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或权力组织,影响着教育立法、行政、司法政体.理清国家与教育的关系,有助于充分认识和凸显政府的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1000.
康德把权利视为政治生活的基础。由于权利的基础是道德,道德“至善”无法靠个体实现,因此权利的实现必须立足于人类共同体。基于这一点,“永久和平”问题在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康德对人类实现“永久和平”持乐观态度。通过引入自然目的论和道德目的论原则,康德认为,就如自然状态下“人与人相互为战”导致人走出野蛮状态一样,无政府结构下的民族国家体制无止境的战争也将迫使国家走出野蛮状态,在“和平联盟”的基础上最终迈向人类共同体。尽管国家有着天然的战争冲动,但康德认为,共和体制国家的建立及共和体制的扩展、审慎的道德的政治家治国、国家间贸易的发展,会越来越有效地制约战争的发生和控制战争的规模,人类离“永久和平”的目标就越来越近。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既着眼于人类未来,也观照了当下的现实政治。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中现实主义学派对康德“永久和平”思想的批判和理想主义者对之的赞扬都存在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