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所谓"清代闺秀诗话",是指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而不是指女性撰写的诗话.清代闺秀诗话保存了大量反映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本组笔谈选取了<妇人集>、<名媛诗话>、<袁枚闺秀诗话>、<小黛轩论诗诗>等10种清代闺秀诗话进行探讨,对其作者、内容、价值、版本皆有涉及.  相似文献   
32.
汉英语言中的歧义现象及其排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描述了汉、英语言中的歧义现象,阐述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各类歧义现象的同异,提出不同的歧义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33.
当前西方功利主义再度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一些人看到了功利主义与我国市场经济的某种程度的契合,就片面地认为功利主义应当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占主导地位的伦理观。文章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妥的,会在实践中引起混乱。作为产生于资本主义初、中期的资产阶级的伦理观,其理论体系中包含着很多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个人利益最大化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矛盾、客观标准与主观体验的矛盾、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矛盾等。尤其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也不具有一致性。尽管可以从其观点中批判地吸收某些合理因素,但是,将功利主义视为当前社会的主导伦理观则是偏激而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34.
张丽华 《江汉论坛》2005,5(10):57-60
关于宋明理学与明清哲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宋元明清哲学的现代价值问题的讨论,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肯定明清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并将其看作是中国现代文化的活水源头的部分学者,借用西方近代文化与现代性的话语,努力发掘明清哲学中的新思想因素。而肯定宋明理学的理论价值与现代意义的部分学者,则强调宋明理学对现代中国道德意识培养与人格境界的提升所具有的正面价值。双方又都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而且都有自己的学术名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如何重新反思宋明理学与明清哲学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准确把握宋元明清哲学的现代价值,仍然是一个有着广阔学术前景的话题。本组笔谈,既有吴根友教授就宋元明清哲学研究的范式及其方法诸问题作的深入思考,也有明清哲学研究知名专家许苏民、蒋国保二先生对"明清启蒙说"在学理与史料两方面做出更为新颖论证的作品,还有在宋明理学、明清哲学贯通研究中的新锐郭晓东、魏长宝、姚才刚、张丽华、陈敏荣等人对宋明学说的现代价值,"明清启蒙说"的学理困难等进行新的论证的文章。这些观点对于我进一步思考宋明理学与明清哲学的关系及宋元明清哲学的现代价值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5.
共同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模式,能为个体提供健康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价值自觉对培育关心他人和社会、拥有良好社会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的社会公民,具有道德规范和品质培育的伦理意义。在国外,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逐步成为全世界的价值诉求;在国内,传统单位共同体的瓦解和共同体价值自觉的缺失正引发出各种社会问题,形成了社会原子化风险。通过培育公共精神,提高居民参与度等措施来构建新型社区共同体,进而形成新的社会联结以凝聚人心和提高生活品质,正成为新时代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36.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总是要反映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现实,而且这种政治文化的反映具有自身的能动性,是对现实生活的表现.元代是蒙古民族统治时期,中原文明遭到了破坏,汉族知识分子的前途命运也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同时也为元代戏曲的载道与覆遒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37.
张丽华 《云梦学刊》2008,29(3):13-16
"海外汉学"最终仍是植根于"海外"的汉学,其问题意识与学术理路,必须置身于各自所属的学术与文化环境中去理解;在一个学术全球化的时代里,本国文学研究必须建立自身完足的主体性,才能与"海外汉学"建立真正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38.
张丽华 《云梦学刊》2008,29(5):36-42
解读梁启超的<中国之武士道>,考察该书缡撰的思想与时代背景,可以发现梁启超在传统思想、日本文化以及现实关怀之间复杂而充满张力的思想动态.在武士道与国家主义的结合上,梁启超与日本知识分子共享了相同的时代背景,然而,其内在的推演原则却是极其不同的,不同原则背后蕴含着中日传统之间的根本差异;而在对理想"武士"的塑造中,来自日本武士道的视野,成为梁启超选择和关照春秋战国之武人的重要标准,然而这个标准主要并非学理上的移植,乃源于它与梁启超所处的实力世界的契合.在梁启超思想的形成中,交织着观念变迁与实力世界的影响,两者的关系难解难分.  相似文献   
39.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巴州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的现状,分析造成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0.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促进区域和平与合作是国际关系的重要议题,揭示文化与观念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化能够凭借共有观念塑造国家行为体身份,在明晰互构身份的演进中确立利益秩序,进而完成无政府状态下的集体身份建构。东亚集体身份是地缘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文明在区域层面的关键环节,集体身份认同对东亚区域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东亚国家集体身份认同及区域合作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东亚存在构建一体化、区域化的先决条件:文化共性和共有观念。如何超越现实发展困境,实现对东亚政治文化的重构,建构由地域共同体到以集体身份认同为前提的命运共同体的飞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